金融稳定需要多维支撑
2013-08-14   作者:涂永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字号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分工深化、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上升,国际经贸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其突出表现是,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持续下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与发达国家平分秋色。
  然而,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格局却没有顺应这种变化,难以适应发展中国家贸易、投资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不少发达国家借助成熟的金融市场,过度追求虚拟经济带来的超额利润,长期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放松金融监管,导致危机频发。因此,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从根本上消除国际金融不稳定性的呼声格外强烈。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现今国际金融体系中地位较弱,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纠正金融监管失当方面没有发挥相应影响力。因此,应继续稳步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代表性。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目的是维护国际金融稳定,消除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的制度性根源,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为此,必须调整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的治理结构,重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理念,各国当共同作出努力。
  一是实施双边或区域货币安排。世界经济多极化、贸易区域化,地缘经济使相邻国家经贸关系紧密,使用双边货币或区域货币更符合本国利益和市场经济要求,欧元就是在这种内在要求下诞生的。作为东盟、非洲和拉美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中国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推动人民币贸易计价结算,为世界以及主要贸易伙伴提供一个价值更稳定、使用更便捷的货币,为世界经济稳步增长提供机遇。
  二是力促二十国集团成员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世界经济大国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影响投资与消费,经由贸易与资本流动渠道,会对其他国家带来意想不到的外部效应。因此,各国都面临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扩大贸易、增加就业的难题,但因发展水平、市场结构、管理制度存在差异,经济政策也会不同。缺乏沟通协调,各国政策在溢出过程中会相互打架,政策效力相互冲销,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还会影响世界经济形势。金砖国家对话机制和金融合作机制的建立,表明新兴市场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三是倡导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从理念上降低危机发生可能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分离,使金融可以脱离实体经济自我膨胀。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是近20年来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国际金融体系过度杠杆化、虚拟化的结果。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高风险的金融创新均持审慎态度,注重在市场效率与金融风险之间保持平衡,避免承担过度金融风险。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理念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治理机制中,化作相关的监管制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将大大降低。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金融稳定是宏观治理底线 2013-07-24
· 美元本位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 2013-06-21
· IMF:新旧风险交织威胁全球金融稳定 2013-04-19
· IMF认为长期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大全球金融稳定风险 2013-04-12
· 张红力委员:制定金融稳定法迫在眉睫 2013-03-0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