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8月7日宣布,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7亿元,成为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惠氏、贝因美、明治等3家企业因配合调查、提供重要证据,并积极主动整改被免除处罚(8月7日中国经济网)。 一个月前,就有报道说发改委对奶粉行业开启了反垄断调查。之后,多家奶粉企业宣布降价。然而,“临时抱佛脚”的降价行为,并没带来罚金上的减缓。号称我国“反垄断最大罚单”仍然在这个酷暑中如约而至。面对重磅罚单,这里的多家奶企,无论拥有什么样的资本背景,都选择了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并配合政府积极整改。客观地说,广大消费者是能够在这样的反垄断执法中获得实惠的。 可以肯定,发改委的此番反垄断调查,是规范奶粉市场的需要。国产奶粉不争气,合资和进口奶粉便趁机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让众多拥有外资背景的奶粉企业坐收渔翁之利。市场的扩大无疑会使得企业傲慢起来,这表现在,涉案公司的做法排除、限制了产品的价格浮动,抬高了奶粉的价格,削弱了品牌产品间的竞争,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而这所有的垄断利润,都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因此,打击奶企的垄断行为,一方面打击了这些奶企的垄断经营行为,另一方面让市场回归正常秩序,保护了消费者权益。 对奶企进行反垄断调查,让人欣喜,但也有不堪与纠结。因为在国人的心目中,反垄断总给人忽近忽远、忽冷忽热的感觉,关于反垄断,对谁反、如何反,都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这其中的问题还有两个:一是,这是不是对国产奶粉的另一种保护。对合资及外资奶粉企业进行反垄断,固然能达到降阶之实,但是,打击外资奶粉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保护国产奶粉。而如果国产奶粉仍然不足以让人放心,三聚氰胺的阴魂仍然未散,则国产奶粉未必就能争气到哪里去。 另外一个问题是,反垄断执法应该是一种常态。奶企有垄断行为,可以反,那么,众多其他领域的垄断行为,是不是也应该调查一下呢?以垄断经营为手段对国内消费者进行盘剥的企业,远远不只奶粉这一领域。关于“石化双雄”、关于高速公路、关于电信和宽带运营商,发改委对它们的反垄断行为,什么时候能到来?事实上,只有让反垄断法全面着陆,才可能让广大民众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我们痛快于政府对奶企的反垄断罚单,欣喜于实实在在的“拍苍蝇”之举。但是,公众更希望政府的反垄断之举能够敢于“打老虎”。反垄断不是一时之事,不是应景之事,不是权力想反谁的垄断就去反的性情之事。反垄断关乎公共利益,所以反垄断应该是一种态度和立场,公众希望反垄断能成为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时时刻刻都应该持有的态度,是每天都要做的本职工作。只有让反垄断具有真正的“热炉效应”,像部分奶企这样的“外来的和尚”才不会来中国念垄断经营的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