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恒天然“毒奶”事件曝出后,网上出现了很多“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似的言论。有人说“这种东西比起地沟油什么的简直就是安全食品”,还有人说“即便如此我也觉得比国产奶粉放心一万倍”……明明是受害者,却满是对问题企业的肯定甚至褒扬,让人哭笑不得。更何况,肉毒杆菌相比三聚氰胺,在危害性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述这种言论当然谈不上理性,不过也并非“自虐狂”这么简单,更不是无缘无故地“崇洋媚外”。恒天然2005年与三鹿集团签署合资协议,注资8.6亿元收购三鹿43%股份。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出。令人惊讶的是,据媒体报道,竟是恒天然率先重视三鹿添加三聚氰胺的问题,并呈报给新西兰政府和中方,力促查处这一问题。最后,恒天然因为三鹿破产损失惨重,但企业负责人表示“恒天然从来没有后悔主动将三鹿事件曝光”。 这一次,肉毒杆菌事件同样是恒天然公司自己公布的。按照恒天然的说法,早在今年3月,企业便发现了潜在质量问题,直至7月31日才发现肉毒杆菌。我们当然可以质问:为何要花这么长时间?为何没采取临时应急方案,先叫停问题产品再去细查?2012年5月生产的问题产品,在一年零三个月之后才公布,意义究竟有多大?不过应该看到的是,在没有政府调查、没有媒体曝光的情况下,企业主动公布丑闻,足以体现其对食品安全的负责态度。所以,在恒天然曝出“毒奶”事件后,网友一边对三鹿鞭尸一边对恒天然肯定,并非毫无缘由。 那么,恒天然为何会主动曝光丑闻?原因或许在于,及时公布产品丑闻对企业来说是生存的底线,而不是道德的高点,要不然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企业就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此外,有什么样的监管力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作为,主动公布丑闻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监管问题。这两点,需要我们的企业和监管部门反思,毕竟进口食品有那么多道把关程序,为何检不出肉毒杆菌?相关进口企业不该只以受害者面目示人,相关监管部门更不能只在事后“积极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