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民政部和云南省政府联合举办的“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组织”座谈会上,云南公开宣布“政府退出公益慈善募捐市场,除发生重大灾害外,不再参与社会募捐”。外界乐观地认为,这意味着当地政府不再具有行政性募捐的权力。但也有学者表示,这仅仅是一种先声,距离真正落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8月1日《燕赵都市报》) 政府退出公益慈善募捐市场,意味着行政命令下的强捐现象将受到遏制。当捐款不再成为一种任务,慈善的发展,就需要各慈善机构以公信来获得信任,那些一度受行政庇护而不愁生计的官方、半官方慈善机构,将面临实实在在的挑战。 在行政之手的操控下,公募可能异化成硬性摊派。比如有的地方搞“一日捐”活动,不仅按职务级别列出标准,还直接从工资中扣除,甚至还与评先评优、考核评比、晋升定职等挂起钩来,进行强行募捐。另一方面,政府直接参与募捐,捐款最后可能进了政府财政户头,成了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其使用远离了募捐的初衷。 政府退出公募市场具有破冰之义。政府退出之后,增加了民间组织的自治权,为实现管理创新创造了条件;此外,政府退出使得社会组织之间能公平竞争,有助于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并形成良性的业态环境。而竞争与生存压力,对于官方和半官方的公益机构,也会起着倒逼作用,敦促其改善管理。而且,慈善事业不再被行政力量束缚,公众才具备更为自主的选择权,慈善才能真正实现自愿。 政府退出公益慈善募捐市场,虽然还是一种先声,距离真正落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这种破冰意义的努力,为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迈出了一大步。希望“云南动作”尽快成为“云南经验”,并最终上升为全国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