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公布,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微升0.2个百分点。而此前汇丰公布的7月中国制造业PMI终值47.7,创11个月内最低水平,同时也显示制造业运行连续第三个月放缓。笔者认为,要用战略视野看待汇丰PMI与官方PMI的背离,这充分印证中国制造业在战略转型,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势还是比较稳健的。汇丰PMI与官方PMI背离是必然的。
汇丰PMI与官方PMI走势相背离这不是第一次了,原因主要在于各自的样本选择不同。国家统计局的样本中大型企业占多数,汇丰的样本以中小企业为主。
由于我国大型企业对政策的敏感度超过小微企业,PMI又是一个靠汇集主观感受形成的指标,所以政策实施初期,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不过,我们还应该用一种战略视野看待这种背离。
一是对中国而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中国的核心利益、内外政治博弈、对外合作与经贸往来等,都要依赖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提供安全手段和实力保障。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发展迅速,产量很高而且拥有后发优势,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已成发达经济体挑战的主要对象,他们不仅在高端领域抢占优势地位,还要在中端领域夺回被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占据的市场份额,这是一种世界大趋势。所以,汇丰PMI的每一次走弱,对我国来讲,都要用平常心去正确对待,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二是汇丰PMI与官方PMI背离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当前的制造业增长依然处于平稳增长区间,属于可接受的范围内,经济结构的自我调整还将缓慢推进。而在经济转型期间,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投资的方向选择问题,国家最新的产业政策支持的产业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产业等虽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毕竟属于新兴领域,企业对于其投资周期、管理技术、风险控制等都因为缺乏经验而不敢贸然出手;而传统粗放型产业,因受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而不能投资。不过,当前这种犹豫期正在成为过去,因此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尽管慢但似乎更扎实。
三是从7月汇丰PMI分项指标来看,制造业产出连续第二个月出现收缩,收缩率环比略有加速,但整体仍算轻微。新订单总量创下11个月来最大降幅。但从官方PMI看,大型企业PMI为50.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9.6%,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9.4%,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2013年7月,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4升1降。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从战略高度进行优化布局。
首先,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研究开发,迎接挑战,在竞争中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占领制造业创新高地。而制造业自主创新必须要从培育自主品牌、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做起,掌握制造业核心技术,使品牌的发展、定位和后续的一系列规划都能拥有自主权。中国的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庞大后备军,必须给予这支庞大的企业群以更多的关心扶持,引导他们加强技术改造,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销售服务。
其次,由企业担纲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引领制造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新格局。因为科技进步是促进制造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技术支撑,合理的经济结构反过来又能对科技进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目前应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制造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还应尽快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为先导性、自主性的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与兼并重组,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
第三,为防止外围因素意外恶化造成对中国经济的急速下拉,积极释放内需,理应是我们稳增长的“杀手锏”。其中,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可通过实施就业发展优先的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适度降低税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新兴的消费业态等措施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等多种途径。投资需求,重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在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切忌依赖集中批项目而形成的项目投资冲动和投资扩张,全力提高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活跃度。
第四,坚持稳中有为,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7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第五,加大商业银行对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商业银行应继续按国家最新产业政策的要求,积极引导制造业企业信贷需求,并且通过开展出口信贷业务和跨境人民币业务,支持国内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开展高新技术领域的跨国并购。提高审批效率,支持境内制造业企业加大对境外的战略性投资。有条件的银行还应充分抓住加速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加快完善全球网络布局,推进境外机构落地经营,稳步推进企业综合化经营和国际化发展,实现制造业的全球合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