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在最新一期的《中国金融》杂志撰文指出:“有人说高房价是印出来的,这是不准确的。与其说高房价是‘印出来的’,确实还不如说是‘炒出来的’。” 盛松成认为,我国房价上涨最快的时期,并不是M2增速最高的时期。此外,全国范围内货币完全自由流通,但各个区域的房价涨幅不尽相同,因此,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主要源于其供需失衡。 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判断,如果是住建部的官员撰文,铁定将板子打到票子太多身上。盛司长撰文为央行撇清责任的行为太过露骨,以至于市场竟猜测,央行是不是先造舆论,然后重拾超发的老办法呢? 央行的动机是没办法猜测的,但央行官员的高论是可以商榷的。盛司长说是因为供需失衡,我们也认为是供需失衡,但我们不认同盛司长所指的房地产供求关系,而是认为在这个表层的供求关系背后,还有一个更核心的供求失衡,那就是有太多太多的钱,找不到投资渠道,以至于蜂拥而至进入房地产,而且是从供需两个层面均强势进入。 需求层面,是投资者只发现房地产这么一个投资渠道。股市莫测,银行利息低,其他领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掣肘,惟有房地产可以保值增值。特别是,在对未来始终存在通胀预期的社会心理下,不仅仅是有钱人,中产阶级也积极加入到买房大军中来,为了获利,也为了确保自己的资产不至于缩水。最后,买房成了滚雪球效应,变成全民买房和全民炒房。你能说这样的炒房是非理性的吗? 供给层面,实业的艰难,使得赚快钱的想法盛行于大大小小的企业。民营企业是这么想,能够轻易和便宜地获得大量贷款资金的国有企业何尝不也是这样想的?前者带来了高利贷的问题,后者则带来了影子银行的问题。房地产市场是赚快钱的理想场地,拥有大量闲置资金的企业则借道理财产品等“陈仓”而充当了资金的二传手,为房地产的供给方输血。 我们长期的货币超发,以至于M2余额突破百万亿,但却未造成严重的通胀,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超级接盘者和终极买单者,那就是房地产。在房地产市场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进入市场,变成要素成本,吸纳了超发的货币,使得经济的其他方面并未遭遇严重通胀压力,与之相对应的结果就是,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一路攀升,高房价的格局就此定鼎。至于M2的增速和房价增速不匹配的解释其实经不起推敲,因为货币进入房地产,这中间是有时滞的。事实上,一切还是回到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话,高房价其实也是通胀,只要是通胀,就是货币现象,就是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商品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