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习近平在武汉市主持召开的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于市场而言,简政放权,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运转更流畅。在这个基础上,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营业税,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湖北本地更推出行政审批零收费的让利政策。这系列优惠的出台,结合习近平关于市场体系的强调,其指向意义不言自明。 过去数月里,职能转型成为热词。转型的目标,是清除市场壁垒,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但如果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是个无从下手的概念,转型就是空转,或者是观念上转了,实践上未转。市场体系成熟与否,不好量化,却不是无据可依,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它们的感受如何,才是市场政策的根本落脚。 市场活不活,首先得看企业生存是否容易。工商总局发布数据,尽管企业的“死亡率”不断下降,但半数企业活不过5年。这样的高“死亡率”固然有多种原因,但门槛多,审批杂,税费高,竞争不平等,政府不当干预过多等因素,无疑不利于企业降低运作成本。市场表面是开放的,但是淘汰机制并不健全,有前景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倒下去了,市场的竞争,容易沦为寡头游戏。 这正是必须积极倡导公平竞争的必要性所在。公平,不是平均,小微企业跟大企业,是不同层次、类型的竞争者。竞争有序,一是让同一层次、类型企业的竞争,能充分、有规则地展开,二是赋予企业以独立成长、上升的空间。开放性,其实也意味着机会均等。企业机会是否均等,政府的定位很重要。而所谓定位,本质上就是政府对市场干预的程度。 中小企业被视作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其来有自。市场经济需要培育多元竞争主体,中小微企业中的绝大多数,是市场中的弱势竞争者,它们的存在,使得市场竞争可以是纯经济学意义上的竞争。在这种市场结构下,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到最高;它的前提,是有限责任政府,是政府在市场中既不缺位也不失位的行为模式。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下,政府的服务性角色随之确立。政府作为宏观调控主体,需要保持中立。但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政府是否一视同仁,中立地为各类企业服务?金融优惠、税收减免、项目审批,这些政策利好,是不是都能公平地分配到企业中?这其实是所有中小微企业的担忧。大企业,GDP贡献有优势;国有企业,官方背景是与生俱来的优势。国企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着重于国家安全和公共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或可成为未来的方向。 国企和中小微企业尚未完全公平竞争,让中小微企业的生命变得脆弱。中小微企业是分散的主体,很难像大企业那样可以自己为自己代言。它们的呼声,相对会更弱,声音怎么传达,很是问题。有时候市场风平浪静,但是不代表竞争是有序的,可能有不少小微企业在挣扎,但它们的声音没有被听到。怎么办?也许,只能是政府俯下身来,多听听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呼声,了解他们的生存境遇,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