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业再传“鼠患”,博时基金原基金经理马乐因涉嫌老鼠仓被曝光。据报道,马乐涉及两个规模为10亿元资金和3000万元资金的巨额老鼠仓,而牵涉的基金则是有着71.88亿元规模的博时精选基金。
自原上投摩根的唐健事发老鼠仓以来,公募基金业的老鼠仓便鱼贯而出,一次又一次引起市场强烈关注。在监管部门不遗余力地“灭鼠”背景下,基金老鼠仓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个中原因确实值得深思。
首先,频现的基金老鼠仓,导致掉入泥潭的基金经理越来越多,被牵涉的基金公司也越来越多,更不乏像交银施罗德、博时基金等“大牌”。
其二,涉案金额越来越惊人。如果说像唐健等老鼠仓还属于
“小打小闹”的话,那么李旭利、马乐等绝对都是“大手笔”。
其三,从最初抱着侥幸心理到不惜铤而走险,基金经理老鼠仓违规行为亦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此前的基金老鼠仓行为,要么发生在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颁布前,要么此前已发生至横跨当年即结束,而马乐的老鼠仓则是发生在2011年其担任博时精选基金经理之后。显然,《刑法修正案(七)》对马乐并没有起到“震慑”的效果,否则,其也不可能冒着巨大的风险大玩基金老鼠仓游戏。
马乐涉嫌老鼠仓,显然并非只是博时基金公司的丑闻,整个公募基金行业亦为之蒙羞。万家基金邹昱因涉债黑幕被调查一事曝光之后,万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就被赎回几十亿。而且,其4月份成立的新基金也只募集了2亿多,也与此前动辄几十亿的规模形成鲜明的对比。目前正封转开的博时裕阳封闭式基金,肯定会受马乐老鼠仓事件的波及。
最重要的是,公募基金业频现老鼠仓,对基金持有人的信心亦会造成严重的打击。
基金经理涉嫌建立老鼠仓,基金公司一般都定性为
“个人问题”,但如此定性显然并不客观。交银施罗德公司原两大明星基金经理郑拓与李旭利均因此而“翻船”,难道这都是偶然的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基金公司的内控机制、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漏洞,监管不严与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如何防范基金老鼠仓,并非只是监管部门的职责,作为基金公司同样责无旁贷。除了进一步严厉打击老鼠仓等违规违法行为之外,基金老鼠仓发生后,监管部门对基金公司亦不应再睁只眼闭只眼。
笔者以为,对基金公司,也需要像券商一样建立分类监管制度。平安证券因万福生科案连降6级,不仅每年将缴纳更多的投资者保护基金,其创新业务也将受到限制,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对于基金公司,如果再次出现老鼠仓事件等违规行为,亦可采取暂停其新基金发行、基金管理费打折收取等措施。而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人为,关键是监管部门是否有决心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