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统计显示,近10年来,沪深两市共有877只个股实施了1187宗增发,募集资金累计达2.31万亿元。 再融资如此之多,成为上市公司的圈钱利器,对股市的“抽血”冲击不亚于IPO。如果说上市公司再融资不能“无节操、没底线”,那么,除了约束“铁公鸡”不得肆意再融资圈钱外,另一个重点应该是防止业绩变脸。其一,业绩严重变脸的公司不可肆意再融资圈钱;其二,再融资后不能随意业绩变脸。假如上市公司陷入“圈钱—亏损—再圈钱”的怪圈,投入的资金无异于“打水漂”,对投资者构成极大的伤害。这样的话,股市投资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平衡将很难实现。 因巨额再融资而遭来一片骂声的京东方A,就是再融资后业绩变脸的典型。2006年以来,京东方A已经4次实施定向增发,先后募得资金18.6亿元、22.5亿元、120亿元和90.4亿元。其实,京东方A若不是靠非经常性损益“扮靓”报表,早就沦为一家连续亏损而退市的公司。2005年至2012年年报显示,京东方A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5.70亿元、-17.40亿元、6.56亿元、-10.19亿元、-11.89亿元、-20.75亿元、-37.71亿元、-5.44亿元。8年中有7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亏损的公司,竟然期间有过4次再融资,而且拟实施堪称A股第二大单笔规模的再融资,京东方A难怪被投资者批为
“年复一年融资,年复一年股本扩张,年复一年期盼,年复一年市值缩水。”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严重变脸的公司实施再融资,在A股市场并非个别现象。由于定向增发不设业绩门槛,有的公司业绩变脸巨亏后实施再融资。有的公司因IPO业绩变脸而被行政处罚过,但仍淡定地提出再融资计划,反映出失信惩戒机制的软弱。今年5月东吴证券宣布拟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52.08亿元,就因先变脸后再融资而引来质疑。起因在于,该公司2011年12月上市前后业绩发生大幅波动,几个月后披露的年报显示
2011年净利润同比减少59.79%,由此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 另一种伤害投资者的现象,是再融资后业绩快速变脸。一项统计显示,2009年实施增发的133家上市公司中,包括京东方A在内共有7家公司当年年报和次年一季报亏损,另外有相当数量的公司次年一季度业绩环比上年四季度下滑。例如,青岛碱业和三元股份分别在2009年6月、11月实施定向增发,2009年年报均由盈变亏。更有甚者,巨额再融资没能提高盈利能力,反倒是濒临退市。﹡ST彩虹2010年7月定向增发募资34.98亿元,随后的2011年和2012年连续亏损。 变脸与圈钱在再融资中成为“孪生”,一方面,因为A股市场对业绩变脸的约束本来就有限。新股业绩变脸的现象十分常见,问题严重的公司所受到的处罚如同
“隔靴抓痒”,更何况再融资后的业绩变脸。另一方面,定向增发是再融资的主要方式,近十年来定向增发募资2.02万亿元,占全部增发募资的87.50%。定向增发有融资门槛低、手续简便、融资快捷等特点,致使上市公司圈钱更加变本加厉。京东方A几年来
“圈钱—亏损—再圈钱”,反复轮回,主要得益于上述两点。 无论面对变脸还是圈钱,中小投资者只能无奈地选择“用脚投票”,从而导致股市信心长期低迷。中国证监会发言人上周表示:“拟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及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出台专项法规保护投资者权益。监管制度设计将进一步向投资者保护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保护方面倾斜。”对此,不能听任变脸与圈钱在再融资中成为“孪生”。再融资制度的完善,应该向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倾斜,而不是让上市公司“有恃无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