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本正式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日本成为该协定的第十二个正式参与国。由此,TPP参与成员国的经济规模占了全球GDP总额的40%左右,而贸易规模也达世界的三成以上,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随着亚太地区各种类型的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以及面对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挑战,提升在新一轮国际经贸、投资、服务行业的新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成为主要国家参与到地区自由贸易中的主要动力。 此时,关于中国是否应尽快加入TPP谈判中去又成了热议的话题。支持者认为,主动加入TPP谈判对中国更有利,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郑永年教授就主张,中国应意识到世界任何经济组织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完整也是无效的,中国不应该对TPP感到担忧。反对者则认为,美国大力推动TPP谈判,虽然表面上看是经济议题,但其中却含有较深层的安全和战略层面的考虑,其目的在于拉拢中国周边的国家来围堵中国,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方式来达到安全上和战略上牵制中国的目的。另外还有一种观点是,中国当然应该对TPP持开放态度,但目前还不应急于加入由美国主导的TPP谈判,而应就具体规则以及加入后可能带来的影响深入加强研究,根据未来形势的演变再做合适的决定。 笔者以为,不管TPP的政治和战略意涵如何,这毕竟是“一个面向21世纪的、高标准全面的多边自由贸易协议”,
其蕴含的法治、透明、开放等自由贸易理念是自由贸易发展的大趋势。当前,亚太地区出现了由美国主导推动、众多国家纷纷参与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TPP),与由东盟主导、中国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并存的局面。事实上这两个地区经济合作框架不是对冲的,而存在一定重叠。同时,虽然美国和中国各自在其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但这两个经济合作框架仍然存在很多交集。因此,我们理从统筹国家内部经济发展战略与国际经济战略的高度来积极应对TPP。 当下,中国经济增长呈减速状态,世界也因此忧虑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实际上,从中国政府最近对经济发展的表态来看,关注点集中在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中国经济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锻造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引领作用以及增强经济竞争力等方面。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在致力加强中国海外经济利益的合理布局,以求提高国内外经济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投资、贸易、金融、货币等)、强化经济力量向政治、安全和战略方向的转化能力,并由此提升中国国际经济援助的水平等。 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宗旨,决定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三十五年来,改革开放推动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和平发展推动世界接纳当代中国。一方面,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如加入WTO等置身于世界前沿;开放的、包容的国际体系提升了中国发展的内涵和外延,而中国也致力于维护和完善现存的国际体系,成为国际体系的建设者和改革者;另一方面,中国的内部结构改革、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蓝图又与世界发展趋势紧密相连。稳定的、渐进的结构改革促进了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中国的和平发展又成了向世界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 未来,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规制型国家,就不能不参与国际上一些高标准的行业谈判和标准制定,这是中国成长为全球性大国的必修课,早参与早收获,而晚参与将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深化改革开放也需要更多对接世界性的机制,虽然从短期来看,我们可能会付出一些“学费”,甚至会需要忍受一些冲击和损失,但从长远以及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衡量,中国积极参与新贸易、投资规则的创建,并不吃亏。TPP的谈判虽然仍面临很多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TPP已成美国主导的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新框架,而不管美国的目的和出发点何在,中国想要发挥好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一个主要建设者的作用,就绝不应长期置身TPP之外,在符合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应尽早做出抉择。 我们不应错失历史机遇,也应有充分信心参与这一亚太经贸格局的构建中。虽然TPP具有严苛的贸易标准和要求,但我们正可以在参与TPP谈判的过程中提升我们的产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参与制定贸易规则的能力,并由此缩小与美国在竞争力上的差距。更何况,TPP从提出概念到真正达成协议还需很长时间,如果我们逐步参与到这个区域经济安排和框架的过程中去,自可发挥我们特有的优势来影响TPP的进程与效应,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期望国内对TPP能尽早达成一个共识:把握历史机遇将为中国赢得新的发展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