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初,欧洲银行业再次得到风险警示: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的一份报告称,欧洲银行业需要大幅收缩资产负债表,才能确保承受另一场金融危机。紧接着,传出德意志银行拟关闭在华零售业务的消息。 随后,笔者就此话题与本报负责外资银行条线的记者付碧莲做过简要沟通,她猜测说两个新闻更像是碰巧在一起的。她采访得知,德银关闭中国市场零售业务从几年前就开始了,这次更多地是为了缩减资产负债表内的不良资产。根据公开信息,德银准备缩减20%,将资产负债表规模降至1万亿欧元以下。 要说德意志银行等外资银行关闭在外部分收益不良的业务是为了减少成本的话,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报告更多地立足于防范整个欧洲银行业的风险。RBS的经济学家计算说,目前欧洲银行业的33万亿欧元资产大约占欧元区全年GDP的3.5倍,一旦出现危机政府将无力应对,至2016年欧元区银行业必须至少削减2.7万亿欧元资产。 RBS经济学家遵循的思路还是去杠杆化。自2012年中期以来,欧元区银行业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缩减了2.4万亿欧元。RBS认为这还远远不够,接下来还需要削减差不多规模。其实,RBS的经济学家也意识到,欧洲银行业削减资产负债表也正在面临着两难:不这么做积累着长期风险,而这么做却难免对实体经济带来影响。 这正是欧洲银行业当前面临的两难困境。一般认为,高杠杆化是银行业危机的重要根源,但对目前的现实而言,如何去杠杆化则考验着欧洲和各国监管当局以及6400多家银行。首先,从银行业来看,包括德银、RBS在内的欧洲各银行需要就如何降低资产负债表加以思量。 根据传统做法,去杠杆化一般有三种方式:减少资产、主动收缩资产负债表,即通过出售风险资产来偿还债务,直至资本储备足以支撑其资产负债表;吸收和扩大股权资本,即增加自有资本规模,直至能支撑其资产负债表;将风险转为良性范围内,使当前的杠杆水平重新能支撑现有资本。欧洲银行业是像德银一样选择关闭国外零售业务或缩减不良资产,还是采取扩张和兼并的策略,是过去和未来需要做的现实考虑。 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削减的前提都是欧洲的银行业规模太大了,RBS计算出的2.7万亿数字也只是达到3倍的保守考虑(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银行业约是经济规模的两倍,美国约和经济规模相同)。然而,采取降低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去杠杆化策略,却必然会面临着硬币的另一面:流动性紧张和信贷紧缩的风险。 去杠杆化的几种方式均告诉我们这一风险。出售资产、收缩资产负债表不可避免地带来金融机构规模的缩水,进而使市场流动性偏紧;而兼并和收购则会重新导致投资银行向商业银行的依附。两种方式的总的后果都会加重流动性紧缺,使银行新增贷款的能力和意愿下降,进而影响到居民举债消费和企业借贷投资,最终拖累实体经济。 这似乎多少有些戏谑的味道。降低资产负债表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而降低资产负债表的同时却又对经济增长带来风险。早在去年上半年谈到去杠杆化时IMF就曾警示,如果操之过急,除了会引发银行资产贱卖外,还可能重燃信贷紧张和违约风险,进而对全球带来破坏性的连锁反应。这些警示和两难困境预示着,欧洲银行业去杠杆化是一场走钢丝游戏,既不能停在原地不动,又要在行进中保持着基本的稳定与平衡。 欧洲经济当局或许已经意识到,这场游戏不好玩。要玩好这场走钢丝游戏,似乎还要回到之前多次提及的基本逻辑
上:欧洲银行业的健康运行和欧洲经济走出衰退。就欧洲银行业而言,在去杠杆化的同时,多次被媒体提及的“英国式”结构改革应给予考虑(核心是分业经营,将零售业务与投行业务分开)。而就欧洲经济而言,就不是笔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能讨论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