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再度成为市场热词。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即“金融国十条”)出台之后,各地意欲申办民营银行的资本纷纷摩拳擦掌,大有多年媳妇即将熬成婆的势头。而细读文件,可以发现其中两条最为关键——一是允许发展成熟的村镇银行调整主发起人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二则是尝试民间资本发起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 这个政策口子已不算小。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903家,其中批准开业836家,已开业村镇银行资产总额达4540亿元。从覆盖面看,村镇银行经过6年多的发展,其法人机构数量已经接近传统农信社的1/3,服务区域基本为本地化的县域经济体。如果能够打破必须由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持股比例必须达到20%且其他发起人不得超过这一比例的限制,民营资本完全控股类似的小型银行确有可能。 但从总量来说,这个口子却又显得相当有限。与3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138.4万亿比较,目前已开业的村镇银行4540亿元的资产总额只不过是行业零头。而如果与平均数进行比较,目前平均每家村镇银行总资产规模约为5.4亿元,也仅为不少地区规模稍大担保公司的业务规模。也就是说,即便村镇银行全部由民营资本出资设立,其很可能也并不是扩大了民营资本进入银行的途径,而只是对民间金融现状的确认。 对于由民间资本单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尝试,不少业内人士也直言机会虽好,但挑战却更大。在传统业务利润空间已经收窄,且经济转型仍在途中的情况下,从零开始构建一家新银行对于专业银行人士而言尚属挑战,何况对多数均来自实业界的民营资本? 不过尽管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市场的反应却依旧热烈。不但多地近期表示支持设立民营银行,银行业界人士对这一话题也是乐此不疲。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上周六即坦言,民营银行在制度上会优于国有银行。他的理由非常直率——民营银行的投资者会关心自身效率,资源的配置效率将能够保证。他的建议也更直接,要推进民营资本进入银行,应该采用现有银行民营化和民营资金发起新银行并举的策略。不但村镇银行可以向民营资本开放,现有的城商行、农商行和农信社,也可以推进民营化。 这个建议或许更加现实。因为推进民营资本进入银行,其根本着眼点在于出资人主体的市场化和多元化,并以此倒逼商业银行经营体制和服务对象的转变,而是否再多一家以民营资本为主的银行标本,应是最为次要的政策目标。实际上,现有的十多家股份制银行设立之初,其初衷也是如此,这才有了后来多点开花的业界格局。而当前的现实,是大多数小微企业实际均由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覆盖,尽快释放现有金融体系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从这些机构入手当是不二选择。 实际上,地方银行的一些现状已值得引起重视。由于许多地方金融机构实际控股人均为地方政府,因此其经营和扩张均热衷于复制国有银行引入境外战投再公开上市的路径。这种尝试从目前来看成功者少,失败者多,对银行实际经营能力的提升也相当有限。与其如此,为什么就不能将引资的眼光投向最关心自己经营状况的民营企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