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2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比上月回落9.2百分点。
数据背后,凸显的是工业企业全行业不景气,特别是产能过剩情况没有根本好转,极有可能导致“三角债”死灰复燃。企业相互拖欠如此严重,直接影响到了其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减缓,原材料购进价格下降收窄幅度大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收窄幅度,单位成本和费用增加以及同期对比基数相对较高等是造成6月份工业企业主营活动利润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此外,工业企业目前经营下滑是宏观经济走势的反映。前几年工业企业经营状况风光无限,主要受益政府主导的刺激政策。大肆挖掘资源能源,环境成本极度低廉,劳动力成本低下,造就了工业企业超高速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推出4万亿元投资计划,信贷配套投放9.57万亿元,一年时间财政货币信贷投放13.57万亿元,这么大的投资刺激政策使得工业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竭泽而渔式的投资刺激政策毕竟是在透支未来经济发展后劲,使得能源资源环境面临较大压力。投资刺激政策效应逐步褪去后,必然造成经济特别是实体企业出现不景气状况。我国工业企业经营下滑正好从2011年中开始,那时也正好是2008年4万亿元大投资刺激政策红利开始消退的时期。
我国的工业企业多年来基本是在政府主导的投资、货币信贷投放的刺激政策下爆发式发展的。产能过剩、工业企业不景气、进出口低迷,经济增速继一季度下降到7.7%,二季度继续下滑至7.5%,预计三季度还将继续走低。但是,再依靠政府出台投资刺激政策和货币信贷刺激政策的可能性非常之小。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长期依赖刺激政策取得发展,习惯了刺激政策的红利,如何适应刺激政策终止后的形势呢?这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严峻挑战。
笔者认为,为了应对这种调整,工业企业必须降低成本、加速转型,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对刺激政策的路径依赖,激发出内生动力来走出艰难困境。工业企业一定要尽快转变思想,以更大的耐心和更长远的眼光,踏踏实实地加强技术研发,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由过去依赖于政府主导的全生产要素的大投入大投资刺激政策,转变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上。
所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效率,提高每单位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资源能源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依靠创新驱动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工业企业既要核算内部财务成本,更要注重经济成本,也就是给社会环境带来污染等社会经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