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瑞士银行集团一份名为《价格与收入》(Prices and
earnings)的报告引起众网友热议,报告显示,北京居民需要工作34分钟才能购得一个汉堡,而东京居民仅需9分钟,为全球最快,纽约、香港并列第二为10分钟。另外,报告显示,北京、上海的工作时间比国外城市要长。 由于只能看到简单的结果,看不到相关调查计算的过程,所以无法判断这个报告公布的结果是否合理。但从中美物价及收入对比、内地与香港物价及收入对比、中国与日本人均GDP对比等结果来看,的确中国内地城市的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偏低,而每天面对的物价则偏高。 举例来说,美国2010年人均收入大约为5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2万元;北京2010年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29073元。两者存在天壤之别。再看物价,美国纽约耐克运动鞋一双最高为832元人民币,而北京为20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从北京与纽约的物价收入对比看,北京物价远远高于纽约,而收入则明显低于纽约。 因此,要买一个汉堡,北京居民需要工作34分钟,而纽约居民只需要工作10分钟。不过,相关报道也指出,公共交通和涉及人工、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国外则要贵很多,比如,地铁、公交,国外是国内的10倍。如果综合对比物价与收入的话,相比国外城市和我国香港,内地城市居民收入与物价确实不“匹配”。 收入与物价不“匹配”可以从两种角度来分析。从收入角度而言,我国内地城市居民收入相对偏低,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还处于中等或中上等,而发达城市的经济水平、收入水平则很高。当然,内地城市居民收入低,还与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财富分配不合理有关,即个人分得最少。 从物价角度而言,由于内地城市与香港、国外城市的税制不一样,导致内地税款在物价中的比例过大。再加上路桥收费、油价偏高以及各种乱收费,导致整个物流成本偏高。坦率说,内地物价高主要是因为税与费太多太重,抬高了物价,导致物价水平不合理。 众网友直呼“高物价、低工资、长工时”、“活着真累”,就是公众不满意当前收入、物价及休假的情绪表达。尽管降低物价是不容易的事,增加居民收入也有很多困难,让居民多休假牵扯到很多问题,但笔者以为,我们可以在稳定物价、改革收入分配时,尽量让居民收入与物价之间紧密挂钩,让两者逐渐从不匹配走向匹配——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不过,我们需要为收入与物价匹配设计时间表和路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