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7月21日),笔者到上海东方有线营业部缴纳宽带使用年费。去年这时候年费为1440元,折算下来每月要120元,于是笔者将准备好的1500元递给了柜台服务员,没想到服务员告知年费下调至600元,折算成每月50元。 高兴之余,笔者突然想起,这很可能与前不久国务院提出的“把信息消费打造成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的最新要求有关。昨天,工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上半年工业与通讯业发展状况,重点强调“要努力把信息消费培育成继房地产、汽车之后的又一个主打消费领域,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增长极,相关支持政策将尽快出台公布”。看来,上海宽带收费大幅下调,除电信、移动、联通、东方有线“四巨头”之间的价格竞争,还真借了国家欲扩大信息消费政策之“东风”。 扩大信息消费的技术基础是优质而丰富的信息产品。以手机服务为例,3G推广才短短数年,今年底前就要发放4G牌照。而扩大信息消费的市场基础则依赖合理的服务价格。如果一方面可供选择的信息服务日益丰富,但另一方面则坚持高价路线,消费者注定继续选择用脚投票。 就此,不妨举个例子揭示一个令手机运营商尴尬的事实:眼下每4个中国人中至少有3人在使用手机,而每个手机中皆保存有亲朋好友及常用联系人的手机号码。大伙不妨花点时间检视一遍手机内存号码是“13”打头的多还是“18”打头的多,以及二者的大体占比。只要这样做一回,不管手机用户之职业身份和钱多钱少,一定会发现“13”打头的内存号码占绝大多数和绝对比例。这形象地说明,手机运营商花了巨额投资包括背后的“国家支持”,又投入巨额广告费拼力推广和推销的3G手机,在行将被4G手机无情取代(至少在技术层面如此)的当下,仍处于难以普及的尴尬境地。如此高投入而低产出,消费者、运营商、国家皆成为输家——问题又出在哪里?不是消费者思想保守,而是由于3G手机收费定价太高必招致“价高和寡”…… 由于从程控电话起步的信息服务近30年来一贯走高价路线,导致信息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主要服务行业的国家发展目标迄今遥不可及,至少令人汗颜。在此引用一组工信部昨天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信息消费的市场实绩大体是1.38万亿元。乍一看,这个数字着实不小,但若拿上半年近27万亿的GDP总量做个比对,其占比才勉强接近5%。通常,一个行业或产业的总产出若达不到同期GDP的6%至8%,这一行业或产业就很难真正称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产)业。 静态看,中国信息消费总人口远远超过全部发达国家人口之和。而且,从家庭宽带、网络视频、手机视频、手机支付、网络购物到微媒体,发达国家已有的我们一样不缺,甚至技术的先进程度还高于前者。更何况,在信息服务领域内,随着信息服务业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的井喷式涌现,中国已完全占据了全球第一方阵的领先位置。可是,技术的先进和成熟,服务品种的多样化,并不天然意味着市场容量之大小和产出之大小,更不代表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之大小。故而,若真想以最短时间收回投资成本,让广大消费者共享国家信息服务发展之红利,最好且唯一的“撬动杠杆”就是合理定价。 “平价”的信息消费有助于拉动内需,但并非服务价格越便宜越好。消费者所渴望的平价是指建立于合理定价基础之上,能为各类信息消费需求者所普遍认可的收费价格,是相对于长期的极不合理的高价而言。 从昨日工信部新闻发布会披露的诸多信息可判:为把信息消费打造成扩大内需新引擎,未来数月间,国家将打包出台从信息服务业市场准入、投融资方式创新、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开发、税收减免等一系列针对性扶持政策。人们更期待工信部作为扩大信息消费的牵头部门,尤要同步履行好合理服务价格促推者的引导和监管角色。否则,3G的尴尬可能在更大层面和更广范围内反复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