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他就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 央行刚刚启动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紧闭的银行再融资大门就打开了一条缝。其戏剧性甚至连当事人招行自己都难以想象——在配股计划再度延期后仅2天,期盼已久的配股批文就到了手中。 有市场人士以为,此次放行银行再融资,监管层有定向试探市场对IPO重启反应之意。笔者以为,此番招行拿到配股批文,意味着延续半年的银行风险整顿暂告一段落,未来各类业务创新有望回归常态和正轨。简而言之,上半年银行业的关键词是“防风险”,而下半年以央行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分水岭,“促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 不妨让我们逐一回溯政策轨迹。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两大风险是上半年监管层整饬重点。对融资平台的整顿始于四部委新年伊始下发的463号文,更多违规融资行为的细节,后来集中体现在6月初审计署公布的第24号审计报告中。楼继伟3月出任财政部长之时“开正道堵歪门”的譬喻完整诠释了整顿的指导思想——果不其然,7月初新一批的地方自主发债名单正式扩容。虽只是一小步,但一直严重依赖银行且融资艰难的地方政府,总算有了新的指望。 除了融资平台,利率双轨制之下扭曲的影子银行体系也是上半年整顿重点。3月份,“8号文”正式下发,名为理财实为融资的“资金池”业务由此受到严格限制。尽管猫鼠游戏并未禁绝,但7月初银监会上线的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还是有效加强了理财业务的事前监管力度。更进一步的举措也快于市场预期,央行上周正式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更是向抹平利率双轨制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情况是,在监管层集中处置相关风险的同时,商业银行的再融资大门一直紧闭。除兴业银行去年12月31日拿到定增批文,其他所有面临资本压力的银行均无法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是银行资本压力不大吗?并不是。唯一的解释或许是,如果存量风险得不到妥善处置,增量资本进入只会进一步吹大泡沫,而无法对银行化解风险、改变经营模式有实质性帮助,这显然不符合上半年高层一再强调的“防风险”政策基调。 此番再融资大门徐徐开启并非意味着相关的风险处置已经一劳永逸。只不过,在防范存量风险已初具框架的基础上,用好增量资源应该是符合逻辑的政策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