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央行关于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则简短新闻稿,成为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许多从业者彻夜难眠。新闻联播播出的同时,多家银行高管中止了周末的饭局和活动。一家大银行的董事长告诉笔者,他已部署这个双休日全员取消休息,各个层级开讨论会,全面评估政策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 资金是最重要的要素资源,长期以来,包括资金价格在内的资源要素价格实行行政性管制定价,在集中资源办大事的同时,也扭曲了价格体系。在利率长期的行政性管制型定价中,无论是最大的国有银行,还是最小的农村信用社,都是“一口价”,银行定价机制是“傻瓜相机”,所有的利率牌都是一样的。因为有可观的利差保护,我们的银行“想不赚钱都难”,“钱赚得都不好意思”,而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利差普遍收窄,一般都在1%,所以国外银行赚钱很不容易,没“两把刷子”就关门。 长期以来,行政性的管制定价下,银行体系衍生出大规模的表内表外业务,影子银行泛滥,对监管力是极大挑战。大量灰色地带藏污纳垢,其背后存在“大规模监管套利”和“道德风险”。最近,苏州一起银行管理层涉及高利贷案件,包括招商银行吴江支行行长在内的三位支行行长被带走调查,而这两年经济下行周期中,多地发生银行员工内外勾结的案件,操作风险骤增,而合法套取银行资金再寻租的道德风险事件不断。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竞争机制不仅体现在银行与客户的议价上,同时还会有平抑民间高利贷市场资金价格的作用。在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原则下,过去中小银行不愿意做的小客户,如果收益足够覆盖风险,现在回过头来愿意做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贷款利率放开,有助于防范道德风险,遏制“影子银行”,让一部分在“灰色地带”游走的客户纳入正规的银行服务范畴。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一些关键领域改革的停滞,一个重要表现是政府通过价格管制干预市场,行政性定价成为强势政府常用的调节手段。无论是房地产限价、限购、限贷,还是利率的行政定价,其对市场的扭曲是必然的。 然而,再强大的政府最终强不过市场。发现“此路不通”后,果断调整,择善而从才是理性的选择。金融业是暴利行业,也是要素资源价格管制最深、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可以想见,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的各项基础条件日益完善,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不会长远,竞争性定价机制的广泛存在,百姓将会得到更多的实惠。 更积极的意义在于,银行与银行、银行与客户的充分博弈和谈判,竞争性议价机制的广泛存在,倒逼各家银行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注定了银行必须通过更精准的市场细分提高服务水平,因为大银行不能满足所有客户,同样中小银行也不能像大银行那样摊开来玩。报价是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支撑市场化议价能力的,是银行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过去几十年间,银行经营高度同质化,现在价格机制变化,这是倒逼其改革的最好指挥棒。利率改革有助于长期以来以官办形象示人的银行业加速去行政化。将来银行的收费可能会成为常态,银行是生意人,每笔服务都有成本,有成本就要收费。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贷款利率市场化不仅对中国银行业影响深远,而且对所有的国有垄断行业,对资源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都具有深远影响。中国的改革已进入面向大江大河甚至大洋的深水区,利益矛盾十分突出,既涉及增量利益的分配,更涉及存量利益格局的调整。未来几年,能否通过深化改革,在调整利益关系、解决社会失衡上取得重要进展,将深刻地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大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能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改革与危机赛跑不是危言耸听。此次以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先导,传递出的是新一届政府直面困难、坚定改革、争取主动权的积极审慎态度,这是担当、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