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发布通知明确规定,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的除外。《通知》还要求,应当以原规划设计为居住空间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即不得把房屋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出租,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等不得出租居住。 新规是针对北京市越来越多的“群租”现象所制定的,管理部门可能从安全角度考虑“群租”的风险性,因为一旦发生重大安全问题,主管部门需要承担管理责任。据报道,最近发现北京某出租屋居然放了二十几张床位,业主享受着丰厚的租金收入,相关照片令人唏嘘不已,引发热议。 从安全角度讲,“群租”的确有高风险性,但是,如果条件允许,那么承租人也不愿冒如此大的危险,不管是人身财产的安全保障,还是居住舒适度、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群租”是每个人都不愿接受的,只是被迫无奈的选择。因为北京的房租价格太高,目前平均房租支出已经占月收入一半以上,而且上涨趋势还在加剧,如果不选择“群租”减少支出,或许月收入还不够生活成本。因此,应该反思房租为何如此迅猛的上涨,并寻思在调控房价上下下功夫,而不是单纯用限制的方法。 北京房租上涨是房价上涨的影子,现在房屋租金价格越涨越高。一种主流观点认为,北京,集中了中国最优秀和最多的公共资源,吸引了全国各地有钱人涌入,因此,北京房价上涨是合理的,不具有生存能力的人应该离开北京。 事实上,这种想法过于简单。如果北京只能成为有能力的人的居住地,他们仍需要各种服务,像餐馆、城市清洁、汽车保养修理、物业管理、水果蔬菜肉类贩售等等,这些从业人员都是外地来京的低收入群体,也是“群租”最多的客户。如果租金成本越来越高,就会迫使更多基础服务业从业人员离去,从而导致人力价格上涨,租金和人力价格上涨会推高服务价格。这样不良循环的结果,将是把大部分从事服务业的人口赶走,因为他们主要由中低收入群体组成。 北京也是全国科研与文化中心,这不是市场形成的结果,而是因为大部分中央级别的大学、科学研究和文化机构都在北京,这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并伴生了很多科技与文化企业,从而成为全国技术和文化创新中心。如果房租太高,乃至生活成本增长太快,大部分年轻人才在北京根本无法生存,更不用说购房安家。无法留住人才将会让当地的科研和文化创新活动受损,从而让整个国家的创新面临考验。 任何一个超级城市都应该是这样的: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并且这个社会因为多元化而具有很大的活力。房价上涨或许对无力购房的外地人而言不是灾难,但房租过高则对他们是致命的冲击。新规尽管是出于安全风险的考虑,有着良善的初衷,但是,未来,宏观调控部门应该考虑,如何解决房租不断的非理性上涨问题。如果真的切实为租房者的安全着想,以及不想令更多服务业人口离开北京,那么应该想办法降低房租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