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发布新政:出租房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单个房间不得超2人,不得改变房屋结构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出租,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不能出租。 在“80平方米两居室住25人”被曝光后,北京市针对“群租”的反应可谓迅速。一连串条文出台,促使人们再度审视“群租”的种种隐患——擅改房屋结构,破坏建筑强度;超负荷使用频发水路梗阻,乱拉电线成倍增加火灾风险;陌生人混居毫无隐私可言,更给人身安全带来诸多变数。显然,重视并治理“群租”非常必要。但也要提醒,管理者还应审慎考虑群租者的困难和纠结。 “群租”的人们并非不懂有关隐患。相反,他们是“群租之殃”的最直接体会者。无奈,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市场房租不断攀升,漂在京城无亲无故,工作难找收入微薄……事实上,绝大多数“群租蚁族”都是怀揣梦想来到北京的外地青年,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在大城市获得一席之地。谁不希望生活得体又安全,可受制于现实与经济压力,“群租”对他们往往是不得已。“蚁族”的苦涩,会触及善良的人们的心灵软处。治理“群租”应以改善底层人群的居住条件为目标,不能反倒使他们无处安身。 管理者在关上隐患之窗的同时,更应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开启安全的门。遗憾的是,目前安全之门仍显狭窄。政府保障房对本地居民尚且有较难企及之感,外来务工者的申请难度更高——只有公租房对非京籍人士放开,外地户籍的申请人必须同时满足在京工作、缴纳社保、纳税皆满5年这三条“硬杠杠”,这已将许多人“刷”下来。住房保障范围有限,保障水平不高,都是必须关注的现实。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好既建立在各类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又体现在城市对人们的回馈保障。首都的发展离不开“百川入海”的贡献,首都也应对众多的社会螺丝钉报以温情滋润,将“北京欢迎你”不断具象并落到实处。这之中,确实会面临各种挑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就住房来说,进一步增加保障房数量,努力降低保障门槛,提高保障水平,是政府的职责己任。如果管理者能够提供价位与条件适合平民需求的房子,憋屈的“群租”也就没有了存在的空间。不单单是北京,各地都应将“居者有其屋”置于改善民生的核心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