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调整经济增长上下限,既可以避免每当经济增速下滑,地方政府就期待中央政府放宽财政货币政策,鼓励加大投资等意愿冲动;又可以防止在经济过热时,地方政府不至于因为中央政府的紧急调控措施而急刹车让经济运行掉链子。
给出经济运行动态调整的上下限而非绝对经济增长的数值,这是一个符合现实的好办法。 据新闻报道,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再次明确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这一提法与以往的不同在于,并不对具体月份、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提出明确数值,而是以运行在合理区间为目标。这一做法从现实的国情来看,既可以避免每当经济增速下滑,地方政府就期待中央政府放宽财政货币政策,鼓励加大投资等意愿冲动;又可以防止在经济过热时,地方政府不至于因为中央政府的紧急调控措施而急刹车让经济运行掉链子。 从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6%,比一季度的7.7%略降。其中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7.5%,虽然从二季度的增速来看,仍较一季度下滑0.2个百分点,也正是这0.2个百分点,令市场与地方都担忧中国的经济增速是否能稳住,下半年是否会延续下滑,如果那样,似乎经济形势十分危急。而如果回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上来看,7.5%恰恰正是中央的意愿所在,从这个角度而言,目前的增速与中央早定的基调基本符合,属于意料之中的调控结果,因此,大可不必过于担忧未来可能的经济下滑。 当然,如果下一步经济继续走低,三季度接近7%或者跌破7%,中央政府是否需要适当地关注与调整呢?这应该是肯定的。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如果经济下滑幅度过大,就意味着经济运行会比想像中的要严重,企业运行的困难势必会导致就业的大幅下滑。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只有保住了就业,即使增速略低于预期目标,经济运行中的相关矛盾也会表现平缓。至于低于预期增速是否就需要启动新的投资刺激计划,在目前来看,中央并不愿意再采取以往的单纯刺激措施。正如专家们所建议的,如果增速略低于预期目标,同样可以通过财政税收、投资消费及货币政策的相关微调来达到目的,基础设施方面同样可以通过促进铁路投资、保障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项目的加大投资等来拉动增长,消费方面也可以视情况而考虑节能环保、家电下乡等补贴政策的继续使用等。 如果仅从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其经济增速符合中央制定的年度增长目标,无需大惊失色,只需未雨绸缪地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趋势、新现象,有针对性地处理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等的关系。同时发挥反周期财政政策的作用,加大财政支出和国债发行规模,促进财税体制向更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改革等等,只有这样,中央定下的降经济增速、调经济结构、促产业升级的宏观目标才会落到实处,否则
“年年下雨年年修堤”,将永无宁日。 从上半年的调控情况来看,在经济增速主动下调的背景下,一些过剩行业、产业及企业受到的影响很大,比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这些企业倒十分希望政府能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房地产建设、加大城镇化建设规模、加大汽车消费的刺激政策等等,对于这类行业的呼声,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来看待。因为如果不对过剩产能进行调整,不对过剩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就难以保障未来良性的经济运行态势,一旦经济形势不好,大面积的行业与企业就会“哭爹喊娘”求救助。近年来,光伏行业的发展轨迹已经说明类似的情况不应再重复。对于中央政府而言,解决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恰恰是此轮经济调整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在这个问题上,即便这类行业对经济增速有较大贡献,也要从全局考虑适度的产能与规模,从而不对经济形成
“绑架与被绑架”的关系。 除了经济运行的下限,上限的防范通货膨胀同样意味着一旦通胀高企,就要采取各项措施给经济降温,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增长的表面风光。诸如信贷投放的收紧、各项投资节奏与力度的适度、对民生的各项支出大幅增加等举措就应随之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