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淮河水质有所好转。采访中记者看到,在一河湾处,水边竟有人垂钓。由于水中持久性化学物质污染、重金属污染等严重,经常有污染致畸的鱼被捕捞出水,形态恐怖令人作呕。记者问:这鱼你钓它弄啥?敢吃?答:有啥不敢?坏的扔掉就行。这水又不黑又不臭的,清着呢! 无知也好,无奈也罢,我们百姓对环境的忍耐力如此之强。而遗憾的是,我们的环保工作也常以此为底线。 在一些干部的眼里,都说污染严重,我们费了这么大力气,治理了那么多年,现在总算不是“彩虹河”了,这还不算成绩?重金属污染什么的需要长期治理,急啥?——水还清着呢。 都说搞经济不能以生态为代价,可这些企业纳税多,出GDP啊。现在人家都不敢明目张胆地排污水了,搞循环经济,光设备就花了几千万,你还好意思再提高标准吗?更何况——水还清着呢。 污染容易,治理难。有专家指出,淮河受到的伤害深入骨髓,穷一代人的努力,也未必能达到理想目标。治理污染、控制危害、救助受害人群,怎容得踏步不前? 水中污染物质十几种,我们用十几年时间仅控制了个别“看得见”的指标。若按这个速度下去,我们是否还要再等上几百年? 癌症村的受害者在病痛中接连死去,为了看病,不少人倾家荡产。目前,除了“新农合”之外,仍没有专项政策给他们必要的救助,他们等得起吗? 企业发展让地方政府尝到了甜头,沿河居民却没有享受到发展红利,反被污染夺取了生命。提高检测标准会大大提高企业治污成本,但如果就此止步,我们的发展又为了什么? 环境危局,没人等得起。到现在,重金属污染、持久性化学物质污染等指标仍没有纳入日常检测体系。如果仅将“不黑”“不臭”作为标准,那么,癌症村的故事就永远不会停止。摘编自新华社7月17日电文/尚昆仑姜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