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研究中心最新的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数据出炉后,一个新的现象正浮出水面:即2013年中国并购市场的重心出现由前两年海外并购向国内并购转移的迹象。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朱毅捷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自2009年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迎来了火爆的四年。其中,企业的国际化需求、对海外资产的抄底心理、资源能源的战略性并购以及充裕的流动性是近年海外并购的四大推动要素。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国内的流动性有所趋紧;大宗商品的持续弱市令资源型并购的热情下降;美欧资产价格的回升令抄底机遇逐渐消失;目前只有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需求仍然较强。但是仅凭企业的国际化需求难以令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持续火爆。 在朱毅捷看来,对于外资并购而言,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非常重要。然而进入2013年以来,随着第一季度宏观经济的表现未达预期,国际上不断出现唱衰中国的论调,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有所下降,反映为外资并购的趋冷。短期来看,这种情况难以得到显著的改善。 从季度层面来看,第二季度国内并购共完成案例182起,环比第一季度微涨2.8%,在活跃度上并没有什么优势;然而其涉及的交易总额高达78.16亿美元,较之第一季度大幅增长58.7%,同比2012年第二季度其增幅过倍。此外,国内并购在中国并购市场的交易金额占比由第一季度的15.8%大幅上升至第二季度的86.1%,一方面是因为第一季度海外并购和外资并购的表现过于抢眼,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内并购于第二季度升温所致。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虽然目前中国经济的复苏力度仍然偏弱,且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也遭到质疑,但是相对于出现经济下行的2012年而言,不管是商业环境还是投资者信心都有所好转,因此国内并购仍有上升的空间。 数据表明,2013年上半年,海外并购和外资并购在第一季度的突出表现带来了较为优秀的半年度数据。其中,海外并购共完成34起,并购总额达178.90亿美元,虽然活跃度不及2012年同期的一半,但是其交易总额在半年度的数据中处于历史第二的高位。外资并购共完成13起,活跃度同样下滑,但是其半年97.12亿美元的并购总额仍高居历史首位。 从第二季度的数据来看,海外并购和外资并购的表现并不令人乐观。海外并购第二季度共完成16起,虽然活跃度未显著下滑,但是整体的交易规模明显下降,交易总额仅为12.40亿美元,金额占比由第一季度的53.3%大幅下滑至13.7%。外资并购的情况更差,其第二季度完成的交易数量仅为
4起,2起披露金额的并购仅涉及2622.05万美元的交易额,不管是活跃度还是并购总额,都跌至近年的最低点。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2013年上半年政府对房地产进行了较强的调控,但是房地产的并购行为并未出现明显的趋冷,甚至其活跃度于上半年仍居于市场首位。在朱毅捷看来,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对于地产行业的增长预期并未产生显著的改变:一方面,政府调控后房价没有出现大幅下滑,部分地区甚至仍有增长,在宏观经济较为低迷的情况下,政府调控短期内再度出手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地产业的承压不大。另一方面,中国下一轮的城镇化进程仍为地产行业带来较强的正面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