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发生的银行业“钱荒”事件,也触发管理层对商业银行以及影子银行进行深层治理。实际上,近些年,部分担保公司功能异化变身影子银行,在运行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去年,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对担保公司的治理整顿。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让担保业面临转型升级或被市场无情淘汰的严峻形势。笔者认为,适应形势的需要,担保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但转型升级贵在回归本行。
在信贷业务方面,加强银担合作,能够大大提高银行业放贷效率和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更重要的是,担保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有效的帮助。
第一,由于银行小额贷款的营销成本较高,中小企业向银行直接申请贷款受理较难,这就造成中小企业有融资需求时往往会向担保机构等融资机构求救,担保机构选择客户的成本比较低,从中选择优质项目推荐给合作银行,提高融资的成功率,就会降低银行小额贷款的营销成本。
第二,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面,银行不愿在小额贷款上投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此类贷款的管理成本较高,而收益并不明显,对于这类贷款,担保机构可以通过优化贷中管理流程,形成对于小额贷后管理的个性化服务,分担银行的管理成本,免去银行后顾之忧。
第三,在事后风险释放方面,担保机构的优势更是无可替代的,银行直贷的项目出现风险,处置抵押物往往周期长,诉讼成本高,变现性不佳。担保机构的现金代偿,大大解决了银行处置难的问题,有些担保机构做到1个月(投资担保甚至3天)贷款逾期即代偿,银行的不良贷款及时得到消除,之后再由担保机构通过其相比银行更加灵活的处理手段进行风险化解。
第四,银行固有的贷款模式流程,造成中小企业主大量时间浪费;而担保公司恰恰表现出灵活多变的、为不同企业设计专用的融资方案模式,大大节省了企业主的时间与精力,能迎合企业主急用资金的需求。再者,担保公司在抵押基础上的授信,额度大大超过抵押资产值,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需求资金。还有,一些担保公司在贷后管理和贷款风险化解方面的规范和高效运营,获得了银行充分信任,一些合作银行把贷后催收、贷款资产处置外包给担保公司,双方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合作效果。
然而,去年以来,管理层三令五申对银担合作进行风险提示以及对担保公司进行治理整顿,原本指望能够繁荣地方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担保业,由于接连发生一系列“非法集资”、“高息吸储”、“套现”等闹剧而饱受非议,一些担保公司特别是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违规从事吸收存款、发放高利贷等业务,做了许多“公鸡下蛋”的事,使得担保业危机“潜伏”太深,甚至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在去年二季度各地陆续开展对担保业的清理整顿后,特别是银监会去年7月份下发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要求各银行对银担合作风险进行排查,使得许多银行纷纷开始重新审视与民营担保公司的合作模式,多家银行收紧了对民营担保公司的授信额度,提高了准入门槛,同时,对民营担保资金、代偿率等指标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这令民营担保公司措手不及,不少公司陷入“断粮”困境。
今年以来,由于经济大环境的下行压力较大,一些中小企业的营业额下滑,企业借款的意愿降低,担保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珠三角地区半数担保公司处于歇业状态,业务量下降三成,整个担保行业目前正在经历刮骨疗伤之痛。而且,银行在与担保公司合作时,门槛也越抬越高,一些国企背景的担保公司以及股东背景实力雄厚的民营担保公司比较受银行青睐,相对来说规模、实力较小的部分民营担保公司与银行继续合作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退出融资性担保业务就成为一些担保公司无奈的选择。甚至一些在经营生死线上挣扎的融资担保公司,或将面临劝导退出的局面。比如广州金融办日前发布通知称,劝导5家融资担保公司退出融资担保市场,并收回其经营许可证。
不过,无论是自动退出还是政府劝退,都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未来担保业毕竟要经历行业洗牌,那些合规经营、业绩良好、管理规范、资本金充足、风险准备较好的担保公司在这一轮的大浪淘沙中就能够充分彰显其英雄本色。而那些粗放型的严重违规经营的担保公司,在行业间逐步洗牌之后,要么被淘汰掉,要么进行停业整改,以达到正规经营的目的。总之,担保业只有最终回归本行,做自己该做的业务,做到合规经营,才能顺应形势需要,才能经得起实践的考验。目前,行业低潮期实际上也正是加速行业洗牌、促进转型升级的好时机。究竟如何转型?这里不妨学一学浙江经验。在浙江,担保公司做得比较成功的商业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担保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专心致志、干干净净做担保业务。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共同为中小企业融资做出各自的贡献。另一种是将担保公司作为一个平台,实现多元化综合经营。同时股东们再另外成立小贷公司、投资公司等,为一些有成长性的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这种模式下,虽然担保业务本身不赚钱,但“功夫在诗外”。而对于政府来说,就应该顺应这种商业模式。最根本的是顺应担保公司的商业模式,积极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必要时候,还要适当地给予担保公司一定的财政补贴,而非一味地严厉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