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增信贷资金受规模控制影响,存量资金又难以在短时间内使结构得到优化,实体经济将继续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矛盾。专家判断,差别化流动性管理将成为央行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第一步,并将进一步推动直接融资,使债券市场迎来新的机会。
目前,直接融资在我国融资体系中所占比重不足10%,高达90%以上的融资,都是依靠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所以,当信贷资金结构出现严重失衡后,整个社会的资金血液也就出现严重血栓,从而直接对经济健康和稳定产生威胁。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的比重,是当前改善社会融资结构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手段。如果直接融资在整个社会融资体系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那么,不仅全社会的融资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银行的经营行为、经营模式、经营手段等,也会出现重大转折,盲目放贷、无序放贷、过度追求短期利益的现象也会得到较大改变。
然而,在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比重、降低资金需求者融资成本的同时,另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直接融资正在面临着与间接融资相同的问题和错误——资源被非实体企业大量占用。真正的实体企业,从直接融资市场筹集资金的规模并不是很大,数量也十分有限。一方面,开发企业通过信托等手段,在直接融资市场筹集了相当数量的资金。虽然信托等融资手段融资成本极高,但开发企业有较高的开发利润做保障、有地方政府做坚强后盾,大多能够承受。更重要的,只要有强大的资金做保障,坚挺房价不放,坚持“资金链”不断裂,融资成本再高也能消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迅速加入到直接融资的行列之中,且凭借强大的政府资产注入能力,从直接融资市场筹集到了规模庞大的资金。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地方由政府及其相关机构直接出面组织成立的所谓产业投资公司,通过将企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整合到一起,并以支持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项目建设、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等名义,进行直接融资,实际却将资金用于城市建设项目,也是比比皆是。对此,相关职能部门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不加以监督和管理。如此,直接融资也就成了间接融资的翻版。因为,真正的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实体企业,由于受资产规模、质量、效益以及政府对其支持的力度等影响,根本没有条件进行直接融资。即便获得了直接融资,也数量非常有限,不足以缓解资金矛盾。
所以,在鼓励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同时,如何避免重蹈间接融资之覆辙,使直接融资能够对间接融资产生正面的冲击和影响,使实体企业能够在直接融资市场的支持和帮助下,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矛盾能够得到缓解,需要管理层出台更多的办法和措施,而不是简单的放开直接融资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否则,将会陷入新一轮的融资结构失衡,使实体经济融资矛盾更加突出,问题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