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反垄断局证实,该局正在对合生元、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富仕兰(美素佳儿)等奶粉企业进行价格反垄断调查。反垄断局称有证据表明,这些企业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价格偏高,从2008年以来涨价幅度达30%左右,已涉嫌价格纵向垄断。广州合生元也一起受到反垄断调查。 这次主要是“洋奶粉”遭遇反垄断调查,可谓是“迟到的正义”。笔者注意到,早在2011年、2012年,媒体上就频频出现有关“洋奶粉”垄断及变相垄断的相关报道,依据是“洋奶粉”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最高达90%,价格越来越高——为原产地4倍。“洋奶粉”掌握定价权或者涨价权,必然损害中国消费者利益。 在笔者看来,不管这次反垄断调查的结果如何,“洋奶粉”受反垄断调查本身已经有一定积极意义,至少对奶粉行业的有关各方是一种警醒。首先,能让“洋奶粉”生产者与经营者明白,中国市场不仅是“金矿”,也是一个法治市场,一旦触碰了法律“红线”,就会受到依法调查和应有处罚。 其次,提示有关监管部门,中国奶粉市场缺少竞争。一方面由于国产奶粉事件频发,国产奶粉没有对“洋奶粉”形成有效竞争,导致“洋奶粉”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达90%。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上的“洋奶粉”品牌、品种太少,导致的结果是,少数“洋奶粉”企业形成了寡头垄断。 第三,能让中国消费者对“洋奶粉”认识更全面更理性。“洋奶粉”在国内市场之所以很嚣张,主要是因为奶粉事件导致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失去信心,对“洋奶粉”盲目崇拜。之前,“洋奶粉”被曝出不少质量问题,如今又曝出价格垄断,相信这些有损“洋奶粉”声誉的信息会逐渐改变国内消费者的观念。 另外,对国产奶粉生产企业也是一种提醒。有业内人士认为,抑制“洋奶粉”价格或冲击国内企业。这种认识看似有一定道理,但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即反垄断调查会影响到消费者对“洋奶粉”的印象。其实,这次调查“洋奶粉”也给了国产奶粉趁机崛起的机会,就看国内企业能否把握好这个机会。 不可否认,中国消费者购买“洋奶粉”,更重视的是安全,而不是价格。但要意识到,当“洋奶粉”的质量问题、价格问题也频频出现时,部分消费者恐怕要重新审视“洋奶粉”。而国产奶粉则不存在价格垄断问题,相反还有价格优势。如果再给国产奶粉加一把“安全锁”,国产奶粉重新崛起的机会无疑很大。 毫无疑问,防止“洋奶粉”价格垄断最有效的办法不是反垄断调查,而是鼓励市场充分竞争——既要鼓励更多“洋奶粉”在国内市场竞争,更要鼓励国产奶粉参与竞争。而国产奶粉与“洋奶粉”公平竞争的前提是,必须通过地球上最严格的行业标准,最严格的行政监管,让国产奶粉脱胎换骨,与“洋奶粉”一较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