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助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013-07-02   作者:樊继达(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分享到:
【字号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中,经济结构调整无疑是重中之重。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应着力优化空间结构,提升产业结构,完善分配结构。

  优化空间结构,实现可持续增长

  国土空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载体,优化空间结构既要“精明”利用土地,又要妥善处理好土地上工作生活的人的问题,建设美丽中国、城市中国。
  中国尽管幅员辽阔,但各地条件差异很大,真正适合开发用于发展经济的面积并不多,因而,国土空间必须合理开发、精明开发、科学开发。当前国土空间开发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工业类开发区空间占地偏多,生态空间偏少;农村居住占用空间偏多,城市居住占用空间偏少。部分地区超过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过度开发,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诸多压力与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国土空间结构的精明调整,就没有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型,也就谈不上建设“美丽中国”。优化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必须按照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力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布局与经济结构布局,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与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根据各功能区不同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形成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的全过程,保护好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区域、恢复和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形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安全格局。同时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的导向机制。当前亟须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建立健全定位精准、重点突出、现实可行的财税政策、投资政策、生态补偿体系等,实现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战略意图。
  优化空间结构需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通过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合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积极培育产业,引导农民就业。尽可能为农业转移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平等就业机会,使他们能够稳定就业、充分就业、体面就业。通过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支持政策稳步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条件,降低他们在城市的工作生活成本。通过加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力度,推进资源型城市及工矿区转型发展,防止产生新的封闭棚户区和日趋刚性的城市二元结构。充分考虑大规模人口转移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挑战,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衔接。为避免陷入“拉美陷阱”,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保障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重新界定各级政府间的事权财权责任,将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作为考核城市政府的重要指标,消除各种差别待遇。探索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新模式,提高公共服务绩效。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医疗保障制度,鼓励稳定就业农业转移人口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具备市民化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应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从根本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提升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增长

  提升产业结构,既要优化增量,也要调整存量,不是不要传统产业,而是怎样进一步继续做大做强,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
  第一,提高农业质量。必须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既要积极优化品种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按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优化调整品种结构的工作思路,着力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也要努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展农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名、特、优、新、绿”农产品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质量。
  第二,提高工业质量。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加快工业转型步伐,促进传统工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彻底改变依靠生产要素投入、靠低价格、拼数量进行扩张和参与低端竞争的粗放发展模式,加快淘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落后产能,推动产业重组、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布局优化。紧紧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机遇,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全力打造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协调性、集约性、可持续性为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工业结构高级化、布局合理化、发展集聚化和竞争力高端化。
  第三,提高服务业质量。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使之与制造业共同成为经济增长两个重要支撑。依托制造业的优势,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拓展延伸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环节,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和企业。通过发挥专业市场的优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会展、现代物流等新兴市场业态,使网上市场与网上交易逐渐成为商品贸易的重要形式。不断提高生产型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的渗透力和辐射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与相互发展。结合国内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要求,加速发展房地产、旅游、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带动产业结构提升。结合政府自身转型要求,加快发展公共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益性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业。

  完善分配结构,实现包容性增长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民富国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通过完善分配结构,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
  一方面,调整优化政府、企业与居民三者的分配关系。打破近年来政府收入增速远超居民收入增速的窘局,让经济增长的蛋糕更多由居民来分享。以优先增加居民收入为目标推进税制改革,将结构性减税进行到底。在全面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同时加大增值税减税力度,降低生活必需品税率,减轻低收入群体负担。推进资源和要素价格改革,完善公共资源占用及其收益分配机制。将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厘清政府与企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健全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全民共享机制,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公共服务支出。此外还应完善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全面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本收益。政府应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优化公共支出先后顺序,完善有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集中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社会流动性,阻遏阶层固化趋势,让所有人共同拥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另一方面,保证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在企业内部加快建立平等的工资谈判机制,增强劳动者谈判能力,形成真正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与增长机制。收入分配向真正对社会做出贡献的群体倾斜,特别应向中低收入职工倾斜,而非一味地偏向国企高管和领导干部。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控制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与社会某些群体的不合理收入。建立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加强对国有企业高管收入的监管。坚决取消国有垄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各种隐性福利与形式多样的灰色收入。通过多措并举,真正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巴曙松: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重点转向结构调整 2013-06-27
· 经济结构调整中必须清除浮躁与沙砾 2013-06-25
· 中国经济步入“结构调整季” 2013-06-24
· [时评]宏观政策应着力于结构调整 2013-05-27
· 宏观政策应着力于结构调整 2013-05-2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