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须打破金融资源垄断
2013-07-02   作者:张茉楠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张茉楠

  面对近些年来影子银行的大规模泛滥以及近期不断蔓延的“钱荒潮”,利率市场化破冰正成为化解这些金融风险的解决之道。然而,利率市场化的本质及核心是什么?我们是否真正遵循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路径?这是一个更加有意义的问题。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主要是金融机构)自身根据资金需求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由市场供求决定资金价格的利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主要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中国利率市场化能否有效推进的难点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制度层面。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起步并不晚,从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至今已有整整20个年头了。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正式启动,时至今日,尽管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都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定价,外币存贷款利率也基本放开,但利率仍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
  推进利率市场化并不是时机和快慢的问题,而是利率市场化依然面临一些关键的非市场化制度屏障。一直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存在着官方金融和民间金融两个市场,政府对金融资源过度垄断。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但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事实上,6月间中国大范围的“钱荒”恰恰就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遇到的新难题。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及其地方融资平台通过表外贷款、企业债券、银行间债务融资等形式“加杠杆”的态势卷土重来。由于存在着以中央政府信用作为担保的隐性担保机制,这些本属于杠杆率极高的“风险资产”,却享受了“无风险资产”的高信用和低成本。此外,随着货币当局金融监管逐步放松,包括银行理财产品、政信合作等规避利率管制的金融工具被大量创设出来。例如,2007年至2012年,信托资产规模年均增速高达51%。尤其是与地方政府基建投资相关的影子银行发展迅猛。2013年一季度,基础设施信托余额达2.11万亿元,直接的政信合作业务6548亿元,同比增长160.85%,环比增长30.56%。这些高收益“无风险”资产的大量涌现,一方面造成了金融定价体系的紊乱;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金融资源的错配,使大量资金并没有流到真正需要它的实体经济当中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变得愈发困难。
  当前,在“钱荒潮”没有完全退去的情况下,银行和金融机构就更倾向于囤积现金,不仅可能减少对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也将进一步降低货币周转速度和货币乘数,使实体经济能够获得的资金进一步萎缩。从国际经验看,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利率市场化是“价高者得”,而如果中国不能够真正向市场让渡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权的话,中国利率市场化就可能变成“权重者得”。
  毋庸置疑,利率市场化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金融格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绝不仅仅是放开利率管制那么简单。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政府对金融资源的过度垄断,向市场真正放权,改变政府隐性担保制度,建立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从利率风险识别、衡量到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控制,实现利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控制,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能够反映风险定价和实体经济需求的利率市场化体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利率市场化重在扩大浮动空间 2013-06-28
· “钱荒”是加速利率市场化的契机 2013-06-26
· 高息风暴是利率市场化的必经过程 2013-06-24
· 利率市场化加大中小银行发展困难 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2013-06-19
· 余额宝倒逼推进利率市场化 2013-06-1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