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震荡的深层原因
2013-06-28   作者:余云辉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当前中国金融市场震荡表现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其背后是长期以来热钱流入导致的基础货币结构性危机,是美元主导的金融循环模式的危机。现在需要正视这场流动性紧张背后的深刻根源。
  首先需要指出一个广为流传的概念性错误,即,不少专家学者把M2当作“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必须纠正的是,广义货币M2不属于货币供应量的概念。所谓“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说法是概念性的错误。这是因为:能够提供“货币供应量”的主体只有央行,绝不是商业银行和企业,后者只能派生存款和贷款而不提供“货币供应量”;可以称之为“货币供应量”的只有“基础货币”,绝不是“广义货币M2”。广义货币M2数量是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乘数共同作用的结果。M2增加不能等同于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不能等同于流动性过剩。
  其次,中国金融资源的错误配置不是商业银行和信托机构造成的。2005年7月央行启动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单边升值,国际热钱持续流入中国进行无风险套利。目前,在中国央行发行的25万亿“高能货币”即基础货币中,由美元储备主导发行的基础货币竟然高达20多万亿人民币。美元热钱主导了基础货币的投放结构,同时,这种扭曲的基础货币结构进一步导致了M2的膨胀。
  国际热钱进入中国之后,央行通过结汇收到美元,同时将一定数量的人民币支付给美元持有者,美元持有者获得了人民币并作为资本金开展国内的投资,亦即以人民币进入市场,从而导致市场上人民币供应量增加。为了抑制人民币供应量的增长,央行通过提高存准率和发行央票,收紧银根,减少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减少各类实体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并抬升银行贷款利率和民间拆借利率。
  如果把央行投放基础货币和回笼市场流动性的动作联系起来看,可以发现:中国央行是把国内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收上来,交给了美元持有者,而这部分外资所形成的资本金又形成了信用贷款能力,并进一步挤占内资企业的贷款额度,使内资企业贷款更加困难。
  中国的基础货币供应结构形成了这样一个金融循环模式:人民币升值→热钱流入→向美元持有者投放基础货币并导致流动性增加→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收紧商业银行对国内企业的贷款额度→银行利率和民间拆借利率上升→美元热钱在高速周转和套利、同时表现为M2持续攀升→进一步吸引美元热钱进入中国……这是2005年开始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以来的中国金融循环模式。这一金融循环模式正在被美元流向的逆转所打破。
  人民币持续升值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企业效益和增长速度开始调头向下,美国开始宣称退出垃圾美元政策、推行强势美元政策的时候,美元热钱开始撤离中国。
  美元建立的这种金融循环模式,制造了房地产、光伏发电等行业的泡沫;美元又主动打破这一金融循环模式,造成中国金融市场震荡。美元热钱的流出,是引爆当前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导火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新一轮降息潮加剧金融市场波动 2013-05-21
· 金融市场监管难以承受之重 2013-05-10
· 希腊明年有望重返金融市场 2013-05-06
· 金融市场重回风险偏好模式 2013-02-06
· 德国金融市场休市 2012-12-2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