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深度探底,个股持续下跌,股票质押融资频频触及警戒线甚至止损线,参与此类业务的银行、信托和券商风险逐渐浮现。不过,证券时报记者认为,此类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在于此前对此类风险的掌控不足。 对股票质押项目的风险掌控,首先就是要有所舍弃,不能来者不拒。当下的市场行情,连苏宁云商这类优质个股都不能幸免而跌破质押警戒线,更何况那些盈利情况堪忧的个股。 正如记者了解,因为股票质押融资项目争夺的白热化,部分银行、信托和券商开始降低原有的风险控制指标,甚至对一些明知有风险的标的物提供质押融资业务,以侥幸心理去抢占市场,出现风险是正常的。通道类机构必须坚持底线,不能接的单坚决不接,该拒绝的要断然拒绝。 掌控股票质押项目风险,其次就是要把控好风险控制线。根据目前市场股票质押融资的行规,一般都设有警戒线和止损线。按此标准,对于风险线的设立,创业板个股要高于中小板,中小板要高于主板。一般而言,若非市场连续大跌,股价触及止损线的可能性很小,即使触及警戒线,只要在协议中约定好增信质押物,风险相对可控。 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融资方希望融到资金越多越好,风险线指标自然也是越低越好。这就将考量作为提供通道中介的银行、信托和券商,是更多考虑融资方需求还是投资人利益。记者认为,出于长远利益考虑,应更多兼顾投资人利益,坚决把控风险。毕竟项目没了可以再找,而一旦风险暴露,投资人利益受损,首先要承担问责的肯定还是这些中介机构。 最后就是要充分了解融资方情况,包括融资投向。融资方的信誉高低是决定融出资金最后能否安全返还的决定性因素,与一家资质良好的小企业打交道远胜于与一家信誉扫地的大企业交往,对个人投资者更是如此。而在融资投向上,好的投资投向会带来高收益,资金安全返还无虞。否则,损失的不仅仅是投资者的利益,还有通道方的声誉与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