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欧盟委员会无条件批准洲际交易所集团(ICE)以82亿美元收购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收购完成后,洲际交易所将获得欧洲第二大衍生品市场——伦敦国际金融期货及期权交易所(LIFFE)的实际控制权,从而大大增强其在衍生品交易领域的实力。 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是全球首个跨洲证券交易所,也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流动性的证券交易集团。而洲际交易所主要经营原油、天然气和棉花等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其在伦敦的能源期货交易规模为全球最大,该集团旗下还拥有全球最大的信用违约掉期清算机构。 出于对垄断的担忧,欧盟对巨额跨洲的并购交易一直十分谨慎。早在今年3月,洲际交易所就宣布与泛欧交易所合并成功后,将在5年内对LIFFE包括咖啡、白糖和可可在内的软性大宗商品交易费用设置上限,并设立一个交易所产品委员会。此举缓解了欧盟执委会的反垄断压力。 此前还有一项担忧在于,洲际交易所和纽约泛欧交易所都有运营成本很高的清算业务。但好在两家清算部门基本面向不同的交易,洲际交易所面向能源、大宗商品和碳排放交易,而纽交所面向利率和固定收益交易。 这项收购对于洲际交易所来说,不啻为一场豪赌。将LIFFE实际控制权收入囊中,能让其在伦敦建立起一家主要的衍生品交易所,专门从事利率、大宗商品和信贷业务,以增强同其他交易所的竞争力。 自2007年以来,全球掀起多轮交易所并购的浪潮,其中包括东京证券交易所和纽约交易所2007年达成合作协议,韩国2010年购入新开业的老挝交易所49%的股份,纽交所与德意志交易所联姻,伦敦股票交易所希望与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合并等。这些并购案中,皆大欢喜的少,以失败告终的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各国监管机构担心因此形成垄断,妨碍竞争。 交易所作为现代经济领域重要生产要素的交换平台,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交易所的地位往往反映和代表了一国的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和国家地位。因此,交易所跨境并购的背后,是各国经济实力的博弈,对交易所的争夺是各国对资本市场的争夺,也是对经济资源的争夺。交易所并购所带来的潜在收益和影响往往超越并购活动本身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因此,交易所的并购也就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2007年以来的全球交易所并购风潮,几乎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同步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后的交易所合并,欧美两大资本市场愈加呈现深度渗透并联合的趋势,这既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深受危机后经济前景的压力驱动。这充分表明,资本市场在大国经济竞争和博弈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已经成为危机后国际经济金融局势重整的中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