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这是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的环境下召开的。笔者认为,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鉴于金融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政府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非常及时。我们要认真做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这篇大文章。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5%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
这些预期目标的实现倚重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必须优化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供必要条件,为转方式、调结构创造稳定环境;必须使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可喜的是,新一届政府将致力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并提出相关路径:即要在扩大开放中扩大内需,立足内需,面向世界,深耕亚太;要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立足于拉动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要使环境资源可支撑;靠开放促改革,靠制度创新释放红利。6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河北主持召开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时指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关键要在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中有所作为,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市场和经济内生活力、释放消费和民间投资潜力。通过压缩行政开支特别是“三公”经费保障民生支出。分门别类抑制和消化严重过剩产能,让先进产能的作用发挥出来。进一步研究采取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举措,把有效需求挖掘出来,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指出,金融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金融发挥着重要作用。
银监会数据显示,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9.7%。3月末,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1.1%;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7006亿元,同比增长34.6%。中西部地区贷款增速继续高于东部地区。这充分表明,今年以来,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推进改革转型、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成效明显。不过,当前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央行2013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初步统计,2013年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19万亿元,比上月少576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24亿元。2013年1-5月社会融资规模为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然而,在社会融资总量惊人增长的同时,资金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却迟迟没有显现出来,这方面可以在刚刚公布的5月份经济统计数据得到反映。谈到原因,归结起来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融资虽多但主要被用来“借新还旧”;二是资金在空转,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三是从流动性释放到经济增长存在一个时间差;四是“项目资本金”极度短缺,导致其他融资再多也无法立即起效。因此,在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按照政府部署,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逐步有序不停顿地推进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内需,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首先,要进一步提升大型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在信贷投放上支持扩大内需,尤其是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从而为消费平稳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提供金融支持。在支持低碳经济方面,通过绿色信贷业务,优先支持国家节能环保重点工程或重点项目。在支持城镇化建设方面,要探索城镇交通、通讯、能源、水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商业化融资模式,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需求、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其次,小微金融机构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深耕本地市场,下沉业务重心,将金融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支持力度,努力提高服务县域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同时,注意防范不符合县域实体经济真实需求的“金融创新”,防止资金自我循环以及监管套利行为,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再次,央行货币信贷政策应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把好流动性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同时,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信贷增量管理,科学配置信贷资源,不断优化信贷结构。针对目前的“钱荒”问题,慎用“放水”这样的粗放方式来刺激经济,应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消化,督促各银行通过自我规范经营来保持流动性平衡的监管目标。还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排查各类风险隐患,提高监管有效性,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