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如何减少“车轮上的腐败”
2013-06-24   作者:丁宜  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到:
【字号
  近来,被公众寄予厚望的公车改革试点工作进入减速区间。给公车改革提速,需要更多正能量。我在欧洲常驻时,曾真切感受过公车使用的正能量。
  一次去捷克议会采访,为表示气派和郑重,特意开了单位配备的奥迪轿车前往。可没想,议员们很少使用公车,去议会大都坐公交车,而且议会大楼门前道路狭窄,停车位紧张。那天,只有我开着“华丽丽”的奥迪车,“华丽丽”地在议会办公楼旁一遍遍地找车位,极其“不合群”。
  我不禁感叹,老外们在用公车这件事上真“省”!其实不只中欧小国捷克,不少欧洲富国在这一问题上都很“小气”。
  在北欧富国芬兰,公车只限执行公务时使用,正常上下班和个人私事不能无偿使用。若想私用也可以,但得照单纳税。在德国也一样,凡是因私用车造成的费用,例如汽油费、维修保养费、停车费、磨损费,一律由用车人自掏腰包承担。德国政府接待外国元首有时还得包租礼宾车。
  其实,十几、二十年前芬兰也像中国一样,养了不少公车和专职司机,但公车开支成本是打车的3到4倍。于是,当地政府大量削减公车数量,司局级官员执行公务时改打出租车。出租车公司和银行共同发行车卡,卡上有单位名称和编号,公务员乘车刷卡后可得到发票凭证,签字后定期报送财务部门核实并结算。因此在欧洲特别是北欧,人们时常能发现混迹在公交大军中的高级政府官员。
  在许多欧洲国家,公车不私用,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不仅如此,自觉意识的背后更有制度的强力约束。官员一旦被抓到公车私用,后果很严重。上世纪90年代,意大利西西里岛墨西拿市市长布赞卡就因公车私用,被意大利消费者协会联合会告上法庭。尽管布赞卡认为自己没有过错,特别是他还支付了往返汽油费,但仍被判入狱6个月。如此震慑,如此严厉的制度约束,让不少想公车私用的人望而却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务用车上,欧洲国家纷纷彰显“爱国主义”。一次,我去捷克外交部办事,停稳单位给我配备的奥迪车后,发现周遭一水的“斯柯达”。“斯柯达”是捷克的百年国牌,大部分捷克上班族和公务员都开这种品牌的轿车。
  由此可见,公车改革之所以难,很大程度难在自觉意识未能唤起,法律震慑力度不够,对权力制约不足,公众的社会监督缺失。从欧洲式的正能量中汲取力量,或可减少乃至杜绝“车轮上的腐败”。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6月21日文/丁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负存款利率能解救欧洲吗 2013-06-24
· 伯南克令欧元陷入更大困境 欧洲新一轮危机再起 2013-06-24
· 评《另一个欧洲》 2013-06-21
· 布鲁塞尔经济论坛聚焦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未来 2013-06-20
· >欧洲央行举行管理委员会会议 2013-06-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