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频发。6月3日发生的吉林长春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20人遇难,是近5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前一阶段,经重点治理,煤矿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都大幅下降的煤矿领域,近期重特大事故出现反弹,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28.6%和59.2%。有些多年来比较平稳的行业领域也发生了重特大事故。 为什么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多个领域的重特大事故出现反弹?仔细分析,除了安全生产事故背后普遍存在的监管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外,当前宏观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以煤炭生产为例,去年以来国内煤炭市场供求矛盾加剧、价格大幅下滑,煤炭行业利润下降,相当一部分企业陷入亏损,有的甚至被迫裁员。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看,“钱袋子”缩水、饭碗不牢靠引发的心理波动,是一线生产的重大安全隐患。不仅如此,为了弥补价格下跌带来的利润下滑,一些煤炭企业热衷于“以量补价”,不仅不控制产量,反而开足马力提升产量,这无疑又给安全生产增添了一重风险。历史上早就有过类似的惨痛教训。比如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1998年,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79起,死亡1541人;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2009年,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20起,死亡509人。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的一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市场优胜劣汰加剧,企业生存压力加大,安全生产工作正面临严峻挑战。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可在竞争压力、生存压力下,为了降成本、增效益,轻安全的事情更容易出现,原本严格执行的安全规定往往被“选择性遗忘”,以前不断追加的安全投入开始减少甚至取消。我们的安全生产基础原本就薄弱,企业经营者的安全意识不强,一线生产者的安全防护技能也不高,历史形成的安全欠账尚未完全还清,现在如果应对不当,有可能形成新的安全欠账。 经济增速放缓,安全生产工作如同斜坡滚球,顺其自然就会任其下滑。在这种大环境下,要确保安全生产形势不发生恶化,就必须采取比以往更多、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各级政府应当更加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不被利益所惑、不为速度所动,严把安全关、紧绷安全这根弦。在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中,安全指标应当排到重要位置。与此同时,非企业层面的安全投入、安全警示教育、安全技能培训机构建设等应尽快跟上,以弥补企业投入的不足,营造学安全、重安全的社会环境。法律层面的追责力度、赔偿金额也应有所提高,以增加违法、违规生产成本,对不重视安全生产的企业形成足够的震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