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钱荒”成了使用频率高、关注度强,甚至可说热得发烫的关键词,以至于连“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受到了社会各方广泛关注,并在企业和民间被反复解读与传讲。
企业和公众如此关注“钱荒”,并不是因为“钱荒”有多少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价值,而是对“钱荒”的恐惧,已成了一个事关各方利益的十分复杂的问题。国人担心,这会不会引来新一轮猛印钞票,从而引发通胀?要知道,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货币超发,已使城乡居民受到了极大伤害,除了房价暴涨之外,普通生活消费品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所以,城乡居民对“钱荒”的恐惧,主要是来自于对通胀的恐惧。
而对中小企业来说,“钱荒”可能带来的就是融资难度更大、融资成本更高。本来在货币超发的时候,中小企业都没能得到资金的惠顾,融资难的矛盾都没能得到缓解,更别说货币政策收紧了。事实上,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早已习惯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了。只是在经济形势还算稳定的情况下,这一矛盾和问题被掩盖了。现在,由于经济形势不佳,市场严重低迷,如果资金再出现麻烦,也就真的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了。所以,“钱荒”对中小企业来说,恐惧远大于资金本身。
那么,“钱荒”对银行意味着什么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维持高额利润的可能变小了。因为,只会在信贷扩张中“发展”和“赚钱”的银行,一旦遇到信贷紧缩,立刻就会出现不会经营的现象。二是风险加大。在信贷快速扩张中,风险往往可以被“繁荣”的外相所掩盖,被巨额利润回报所掩盖。只要信贷一收紧,很多风险就会立即暴露。为什么在信贷政策从紧时,银行首先会向中小企业开刀,也是担心风险的快速形成。如此,银行对“钱荒”的恐惧也是十分严重的,甚至可以说超过了居民和中小企业。
那为何大型企业也对“钱荒”感到恐惧呢?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年绝大多数大型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都在快速扩张,摊子铺得过大。如果出现“钱荒”,就意味着已经铺开的摊子极有可能收不了场。一旦对问题问责,大型企业哪里受得了。
同样的,对“钱荒”感到恐惧的,还有政府融资平台。在政府的强大压力下,该投的项目都已投开了,该想的融资办法也都想遍了。如果真的出现“钱荒”。那么,已经开工的项目怎么办?政府要求建设的项目怎么办,都将是大问题。
的确,中国经济呈现下行趋势,贸易引擎乏力,积累性投资致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高企为潜在风险,债市、房市和金融业绑在一起的系统性风险难除,但是,有足够的事实证明,当下市场不差钱也不缺流动性。所谓钱荒,不过是银行之间的套利游戏而已。所以央行这次以坚持发行央票的实际行动彻底浇灭了市场对央行“放水”的盼望。其实,李克强总理近期在多个场合反复重申“盘活货币存量”早就发出了清晰信息,只要经济不出现严重问题,放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居民对“钱荒”可能带来通胀的恐惧,应可消除和缓解。更多情况下,现在需要通过调整和优化存量信贷结构来缓解所谓的“钱荒”矛盾。
当前的形势对银行是十分严峻的考验:如何在货币政策不放松,信贷扩张没有空间的情况下,盘活存量信贷,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与此同时,如何确保不因为信贷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而爆发金融风险。因为,要盘活存量信贷,必然要求银行降低政府融资平台、开发企业和大型企业的信贷资金比重。特别是政府融资平台,降低比重后就有出现风险的可能。如何在盘活存量与避免风险中找到平衡点,难度极高。
总之,对“钱荒”的恐惧必须消除。而消除“钱荒”恐惧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银行能摆正位置,重新定位,千万别再指望通过信贷盲目扩张获取效益。消除了银行的暴利,企业和居民才有活路,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