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6月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介绍《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有关情况。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戴东昌称,从长远来看,收费公路占整个里程的比例大概是3%左右;97%左右的公路,绝大部分都是非收费公路体系。 未来“将有97%左右的公路不再收费”,类似的表达,公众不是第一次听到。比如在2011年3月23日,彼时的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曾介绍,未来“非收费公路体系”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96%以上,主要解决通达的问题,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从96%提升到97%,公众看到的是数字的变化,但却无从得知97%的公路走向免费到底有多远,更怕像那首歌唱的那样,在等待中“变成神仙”。 这样的担忧,并不是无中生有。比如根据交通运输部5月8日宣布修订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按照收回投资并有合理回报的原则确定,最长不得超过25年;国家实施免费政策给经营管理者合法收益造成影响的,可通过适当延长收费年限等方式予以补偿。 “征求意见稿”一出,众皆哗然。比如在收费公路及收费站名称、收费单位、收费标准、收费期限、通行费收支以及养护管理目标完成情况等信息并未全面、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的情况下,“征求意见稿”中的这些条文,无疑是更多纵容了“高速收费成印钞机”的事实。 现实中的案例,可谓信手拈来,诸如“京港澳高速延长收费22年,还贷公路变收费公路”、“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终于终止收费,超期收费16年”等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也就是说,公众乐见相关方面描绘的“未来将只有约3%公路里程收费”这样的绚烂图景,更愿意看到这样的美好预期能够早一些、再早一些变为现实。 比如按照《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交通运输部应早日达成“省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对高速公路以及其他封闭式的收费公路推行联网收费和电子不停车收费,逐步实现全国联网”的目标,并将这样的联网扩大到所有收费公路,依此为数据基础,扩大信息公开范围,引入专业审计、公共监督等,让所有的收费公路都能有一张具体明晰走向免费的时间表。 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确立的目标,到2030年,中国将建成总规模约40万公里的国家公路网。现在的问题是,17年后国家能够建成如此大规模的公路网,但公众能够全部享受到38.8万公里的免费公路,又要再等多少年? 收费公路建成有先后,从建成到免费也需要时间保证,公众不奢望所有的收费公路一夜间都变成免费,公众更愿意看到的是,在每条收费公路都有具体明晰走向免费的时间表后,能从近在身边、经常路过的收费公路那里,看到一条条逐渐免费的公路惠及自身。而这样的“丈量”无疑是最为实际也最能让普通公众切身感知的。也唯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到了这些,公众才不会认为“未来将只有约3%公路里程收费”只是不切实际的画饼充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