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空缺三个多月了,坊间各类传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一些财经评论者认为,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位。对那些大能量的金融家来说,这个职位给他们带来的是更大风险而非荣耀;而对另一些金融家来说,这个职位仍充满诱惑。中投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是依我国公司法设立的从事外汇资金投资管理业务的国有投资公司。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筹集资金,购买相当于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公司注册资本金。然而,这个持有、管理和投资信托资产的公司,尽管经营者使出浑身解数,5年多来始终无法摆脱国际外汇市场的魔咒。 真是时运不济,我国外汇储备中绝大多数是美元。而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元的不断贬值,使得中投公司的投资收益始终无法追赶上通胀。人民币大量发行,又使得中投公司很难依靠国内市场。而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由于缺乏足够的投资经验,公司运作始终面临非常大的风险。虽然中投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先后做成了几笔买卖,可如果考虑到外汇市场的货币贬值因素,则中投资公司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 中投公司成立后的第一笔国际外汇投资业务,是投资购买美国著名的私募基金黑石证券股份,这项投资几乎让国投公司血本无归。尽管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诺不参与公司决策,但在这家美国私募基金上市的过程中,老谋深算的美国国会议员们还是设置了重重障碍。 在原有国际金融框架下,购买美元外汇投资美国市场,是非常合乎情理的选择。可偏偏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恰是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之时。由此,中国金融企业投资美国的金融市场,几乎都变成了呆账坏账。中投公司在美国市场上的投资业务,除了巨大的政治风险,还面临巨大的商业风险。尽管从理论上看,投资遵循的是风险投资收益规律,承担风险越大,所获收益就越高。可是,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在高风险领域大规模投资。不论公司的掌门人怎么样闪转腾挪,力求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站稳脚跟,但残酷的现实却是,国际金融市场不给一点机会。 如今,原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出任了新一届政府的财政部长。谁能临危受命掌舵中投,国人还需拭目以待。笔者认为,中投公司的问题在于,拥有庞大的身躯,却没有战略意图;虽然制定了投资战略,但与自身的主权基金身份极不相称。或者说,中投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处于“荷戟独彷徨”的境地。几年来,中投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既没有结下可以信赖的投资伙伴,也没有长远的战略投资目标,这就使得中投公司所到之处,其他金融投资者都会睁大眼睛,保持高度警惕。在这种情形下,只要是中投公司涉足的领域,其他投资人就一定会伺机反向操作。这自然会加大中投公司的风险。 作为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主权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理当制定自己的战略规划,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先声夺人,以巨大的投资能力以及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取得话语权。要是国投公司始终保持神秘的色彩,不仅不利于寻找合作伙伴,同时也不利于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国投公司可以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寻找那些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目标,然后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某个行业或者某个领域的健康发展。 中投公司不是一家对冲基金,也不是一家投资银行,而是一个由中国国家主权担保的超级金融组织。因此,中投公司只能做与其身份相称的事。对那些短期投资项目,完全可以交给其他的合伙人去做。中投公司则应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旨在改变一个行业或者一个领域的发展前景,而中投公司则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降低风险。笔者以为,必要的时候,中投公司可改组成一个全方位的金融机构,不仅可以从事信托投资业务,而且可以从事证券、金融咨询、金融评估乃至金融保险的业务,这样或许能分散风险,也能充分发挥国投特有的资本优势,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获取更高的收益。 坦率地说,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家国家主权基金公司,理当有更大的格局。在笔者看来,中投公司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就可在中央授权下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的股权进行资本经营,还可设立其他公司从事短期套利业务。但作为这些公司的母公司,国投公司应站得高,看得远,公开自己的投资计划,折冲樽俎,纵横捭阖,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全球合作伙伴,在推动全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中显示出足够的分量。 我们热切期望新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下一任董事长具有独到的全球眼光,能在一些重大的行业和领域积极发挥中投公司的独特作用,通过全方位的战略投资,推动某些行业或领域快速发展,进而带动全球经济稳步增长。若如此,则中投公司重整旗鼓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