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与突破的关键十年
2013-06-17   作者:祁斌(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到:
【字号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据估算,10年后人均GDP将达到8600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将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社会缓冲区将更深,更有条件推进更深层次改革。由此,未来10年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10年,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可以成为未来10年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推手和突破口。

  遇难题 中国经济在三个鸡蛋上跳舞

  30年习惯了10%左右高增长的中国经济,到了2012年,突然发现增长成了一个问题。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7.5%的增长目标,全世界反应强烈。今天的中国经济,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一个增长,一个通胀,一个转型,而且改革进入深水区,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只需要观察一下iPhone,就不难看到今天中国经济社会的窘迫。一方面,中国社会热捧最新款式的iPhone;另一方面,生产iPhone的富士康屈就于苹果全球产业链的末端,iPhone在国际市场售价为360美元,富士康分得的加工费不到7美元。从富士康前些年的“13连跳”,到工人骚乱,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中国产业的利润率太低,在全球产业链中缺乏谈判力。
  此外,中国突然跻身全球俱乐部,自己可能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方方面面的压力都来了。换个说法,我们正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100年前,美国跟今天的中国一样。当时,美国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国家,于是欧洲人不远千里跑到美国去遏制。那时候围堵美国的急先锋是英国和德国。尤其是英国,跑去遏制美国,遏制不住,就去投资分享成功。过两天又要遏制,这样持续了50年,直到美国完全超过英国,两国的关系就变得简单了。
  可以预见,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在未来二三十年,也将会是这样一种锯齿般的关系,既不会天天度蜜月,也不会降到冰点。因此,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地成长,保持发展,保持稳定,推进改革。

  寻突破 金融改革助推经济转型

  2010年底,中国人均GDP达到4300美元。保守匡算,10年后人均GDP翻一番,即8600美元,如果人民币升值10%-20%,就是一万多美元。这意味着两件事:第一,2020年前后,中国人均GDP将接近美国的1/4。因为美国经济增长相对缓慢,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中国经济总量将有机会赶上或超过美国。第二,中国将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社会的缓冲区将更深,社会承受力将更大,也更有条件推进一些更深层次的改革,后面的道路或许会平坦一些。可见,未来10年对中国是非常重要,中国经济需要在转型中实现增长,在增长中加速转型。
  美国历史上的两次最重要转型,一次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成功跨越了重工业化的阶段,一次在20世纪的最后30年,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这两次重要转型都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经济转型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工程,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下,是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从长期来看,资本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远远超越其他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中国经济是美国历史上两个重要转型阶段的叠加,希望在未来30年中国能同时完成这两件事情。一是加速并完成重工业化,二是帮助中国经济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全球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前者是中国经济存量整合,需要更多地依托资本市场的并购活动;后者是中国经济增量的发现,需要依托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等一系列市场化筛选机制。两者都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的支持。
  中国的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可以成为未来10年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推手和突破口。

  资本市场将成经济主战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两位经济学家,曾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统计了过去50年间,全球17个经济体,在大大小小84次经济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的情况。结果发现,资本市场主导的4个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在危机后经济反弹的速度最快;而银行主导的6个国家,西班牙、奥地利、葡萄牙、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经济复苏的速度最慢。这说明金融结构与经济弹性紧密关联。此次金融危机后,美欧经济复苏的差异再次验证了这一点。2012年,位于危机中心的美国经济已经实现了正增长,而欧元区还在负增长徘徊。
  再看中国跻身全球500强的前几十家公司,都是过去十几年中走上资本市场的公司。可以说,中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改革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融资,而是脱胎换骨的机制转换。
  观察过去一个世纪,3家企业从零成长到市值1000亿美元的历程,有助于理解现代企业的成长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第一个公司叫GE,道琼斯指数设立时23个成分股中唯一生存下来的企业,实现这一增长,经历了大致100年时间;第二个公司是微软,用了25年;第三个公司叫谷歌,只用了7年。世界竞争在加速,一个现代企业,如果不能与社会化的资源平台结合,在国际竞争中就可能没有机会。美国经济体中,最重要的500个企业,组成了美国的“财富五百强”,其中鲜有非上市公司。未来10年左右,中国资本市场将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战场。

  怎么做 完善金融市场并确保其公开

  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能否成功,可以观察该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体制的市场化程度。
  我国中小型企业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温州是今天中国的缩影,温州是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但中小企业倒闭潮也始于温州。为什么?缺钱。这就荒唐了。一方面有大量的企业需要融资,另一方面大量的温州资金满天飞,到山西炒煤,到新疆炒棉花,到澳大利亚炒房子。改革开放30年后,社会积累了巨大财富,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居民储蓄总额增加了约1619倍,而同期GDP增长了178倍。我们有钱了,却突然发现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找不到投资方向。温州凸现了中国经济的一个结构性缺陷,即金融市场不发达。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金融市场的发展如果不能跟上,富余资金不仅不能帮助实体经济发展,还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怎么做?首先,要完善市场体系。包括拓展市场体系(比如债券、PE)、建设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其次,建立这些市场后,必须保证它们的公开、公平、公正,不能欺诈,不能编造业绩,不能隐瞒经历,不能只想着来圈钱,不能操纵市场,不能搞内幕交易,要有有效的监管。第三,要强化投资者的保护机制,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

  有序引导社会富余资金入市

  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同时,社会富余资金也要和资本市场结合,这关乎和谐社会的建设。
  前段时间,“养老金入市”引发广泛讨论。其中有两个常识性误区,一是“养老金”其实有不同的层次,有以保证绝对安全为目标的基本养老金,也有需要寻求成长性补充的商业养老金;二是所谓“入市”的市场,不只有股市,还有债市,包括最安全的国债,有国内市场,还有国外市场。
  在关于养老资金的投资安排里,有三个原则最为重要:专业投资;组合投资;长期投资。全国社保基金在过去10年中取得平均8%左右的回报,正是因为坚持了这三条基本原则。
  资本市场与长期机构投资者的良性互动,强调的是一整套制度建设,涉及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也许投资需要择时,但制度建设不能再等。当然,资本市场本身也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要加快改革和建设的步伐,但二者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应该协同发展,协同解决。如果制度安排,通过专业投资,将中国社会的富余资金有序引导到资本市场中去,与中国经济体中正在迅速成长和发展的企业群体对接,对中国经济、社会资本、创新企业和普通百姓来说都是莫大的好事。

  看未来 如何延续中国奇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6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这与很多国际机构在2000年前后的估计提前了近40年。
  那么,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何在?2006年,我在北京郊区一个村庄看到一个广告牌,上面有27个农家菜的广告,这弄不好就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广告牌。后来,我去参加国际论坛,就带了这张广告牌的照片,老外一看,傻了。这就是中国经济,在中国经济的每个环节,每个行业,都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丝毫不怕竞争,他们全心全意地拥抱市场经济,这就是中国经济为什么总是滚滚不断往前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的省长省委书记,市长市委书记,都是CEO,都是投行家,也都是充分竞争,当然这种模式的弊端也需要我们努力消除,但中国经济不缺动力。
  事实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竞争意识,往往缺点儿竞争规则,一般都是胡乱竞争。所以,要发展资本市场,让中国经济纳入一个良好的、透明的、公开的、有规则的竞争体系,使中国经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运行。
  邓小平曾说,中国的崛起需要两个30年。今天,中国正站在前面30年的终点,后面30年的起点。如果加快推动改革,相信中国经济有能力再走30年。当然,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中国社会的各种文明水平,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巴曙松:现有金融体系不足以支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2013-06-14
· 经济转型需降流通成本 2013-06-08
· 经济转型期A股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13-06-06
· 扩大对外开放可倒逼经济转型 2013-06-06
· 企业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新格局 2013-05-2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