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镉米”背后的土壤污染,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据报道,我国正在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也正在建立。 从前段时间舆论对所谓“毒大米”的反映来审视,大都集中在监管层面与信息公开方面。“镉大米”在监管环节全部失守的情况下,长驱直入,直接走上了餐桌;而相关部门对于超标大米的品牌与生产厂家信息,吞吞吐吐,选择性公开,也引起了网友们的集体吐槽。 产生“镉大米”的根源是土壤污染。去年10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显示,有关部门此前曾花了6年时间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该调查提出严厉警告:全国土壤环境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如今,国土与地质部门联手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这无疑是在寻求治本之策。 事实上,我国土壤污染形势早已变得十分严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发布的《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称,我国1/5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耕地涉及11省25个地区。倘若说数据还略嫌直白的话,那么土壤污染的现实威胁公众早已感同身受:2009年湖南浏阳镉污染、2011年云南曲靖铬渣污染、2011年浙江台州上百村民血铅超标、2012年广州番禺的毒蔬菜、2013年广东镉米……此起彼伏的环境污染事件,已经让公众谈“土”色变。 比起大气污染与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所受关注度与重视度,远不如前两者。因为,大气污染与地下水污染,直观,容易引发人们的共鸣。而土壤污染缺少直观的感受,不容易被察觉。可是,从目前已反映的问题来看,一旦土壤出现污染,比前两者的后果更为严重。 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层面已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2013年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文件,指出中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仍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文件提出了政府近期工作目标,即到2015年,全面摸清中国土壤环境状况并建立例行监测制度,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 基于严峻的土壤污染现状,国家层面必须借此为契机,将土地污染治理上升为国家意志,从国家层面协调各类政策资源、人财物资源,通过快速有力度的立法和务实行动,让土地污染量化为地方官员考核的必要指标,成为地方调整产业结构的参数,成为民生幸福指数的变量,彰显让公众规避更多毒大米、毒小麦之类侵害的国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