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份名为《走向核心国家——中国的“大金融”战略与发展路径》的研究报告描绘了中国成为金融强国的图景,并给出了相应的路径策略。中国的“大金融”战略似乎日渐清晰。作者乐观预计中国大概只需要30年即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中国的金融发展在全面支持中国完成产业升级、经济复兴和货币金融崛起之后,顺势将中国推上全球“第六个长周期”中的核心国家。
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向工业和金融强国迈进,进而走向核心国家是国家崛起的自然逻辑安排。只是作为超级新兴经济体,中国尽管不断累积成为核心国家的相关要素,但真实经济世界一般不会简单地兑现静态假定。
虽然贵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中国在当今国际货币与金融格局中的实际地位与中国经济实力明显不对称,却是不争的事实。志向高远的人民币的确有可能成长为世界第三大货币,但注定道阻且长。以公认的人民币国际化第一步,即“贸易结算化”来说,依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是以美元为主要结算单位的贸易体系。中国自2009年7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人民币业务增长势头不可谓不强劲,例如,2011年中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即达到2.5万亿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了394%,相当于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5%;2012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额为2.94万亿元,同比增长41%。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出口付款比例一直低于进口付款比例,2012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收1.30万亿元,实付1.57万亿元,净流出2691亿元。目前我国跨境贸易结算货币仍以美元主导。在石油等极为重要的大宗商品贸易结算中,美元以95%以上的比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人民币要嵌入该结算体系短期内几乎没有可能性。
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步,即人民币在国际投资领域作为投资货币迄今尚未实质性展开。而最具指标意义的储备货币功能,已有若干国家将人民币列为储备货币,但比例一般不超过本国外汇储备的2%。前几年,中国曾期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列为特别提款权(SDR),但即便对华较为热情的时任IMF总裁卡恩也认为人民币暂不具备成为SDR的条件。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在IMF和世界银行中的投票份额近年来得到大幅提升,但美国的独家垄断地位依然相当稳固。
总体而言,中国在国际货币与金融格局中处于弱势与从属地位最近10年来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不仅与当今世界头两个金融强国——美英无法相提并论,也比不上日本、德国和法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及瑞士。中国庞大的银行体系代表的依然是相对封闭和低效的运营体系,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依然很多。中国在金融创意、产品创新、高端战略性金融人才培养与输出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补课。
从英、美这两个全球意义上的金融强国的发展路径来看,将工业和贸易实力转化为以货币为表征的金融实力,既需要绝对经济实力的支撑,更离不开公共品的制度创新、使用偏好的培养以及合适国际窗口的来临。
先且不说老牌金融强国英国的金融强国之路,就以当今世界头号金融强国美国来说,其从工业强国迈向金融强国还是经历了相当长时间。例如,从1859年到1919年,美国制造业的价值增加了33倍。工业规模排名一路攀升,1840年制成品价值居世界第五位,1894年则位居世界第一。此时的美国,工业品产量已经相当于英国的两倍,或者所有欧洲各国总产量的一半。此后,美国迅速拉开了与其他工业强国的差距,1913年,美国制造业占世界的份额为32%,排名第二的德国只有14.8%,英国已经退居第三,份额为13.6%,美国比二者的总和还多。到了1918年,美国工业总产值高达840亿美元,黄金储备占全球储备总量的59%,贸易量相当于世界总量的39.2%。随着贸易量的大幅增加,美元取代英镑,成了当时使用量最大的国际货币,但此时的美国依然无法从英国那里接过全球金融权杖。
被经济危机折磨的英国则在19世纪最后20年处于“滞胀”(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状态,英美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使得1895年成为两国经济实力发展根本对比的分水岭,但美国在1895年以后的三四十年里,一直拒绝当世界老大。美国何尝不想早日走向世界前台,尊享老大地位。其实,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政时期,美国就已经具备了作为世界霸主的基本要素,但美国深知,在老谋深算的英国人面前,美国还得暂时避避风头,韬光养晦一阵子。因为那个时候,英国尽管实力遭到了削弱,但国际贸易中40%的交易还是用英镑结算,伦敦仍是全球最主要的金融中心。更关键的是,国际舞台并没有做好接纳这个来自偏远大陆的国度作为头号领袖的思想和机制准备。
英国人的老辣在1925年再次得到了体现,当年英国人搞出了一个金“汇兑”本位制: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表面上看金“汇兑”本位制是对原金本位制的修正,而且好像还可以满足占支配地位的美国银行家的战略目标。实际上,所谓的金“汇兑”本位制,允许英国将膨胀了的货币英镑和贷款置于美元之上,允许英国的债务国将它们的货币置于英镑之上。美国成了金本位制的忠实守护者和冤大头。直到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美国才从精疲力竭的英国手中接过金融权杖。因此,若不是两次世界大战拖垮了英国国力,美国取代英国的头号金融大国之路还要更长更坎坷一些。
如今,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确实处于大洗牌的敏感时间窗口,中国基于贸易和投资的扩张正在迅速扩大人民币的行为空间,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库珀听起来有些刺耳的观点:无论是欧元、日元、人民币还是SDR,在可见的未来都无法取代美元。美元成为国际“硬货币”不是任何人或任何政府特意设计的结果,正如英语成为国际交流的工具语言不是任何人、任何政府设计的一样。这些都是习惯成自然,从实践中逐渐演变而来的,用的人越多,这种语言或这种货币就越有用。
中国迟早会跨进超级金融强国俱乐部,但“大金融时刻”显然远未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