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和企业的强烈抗议,欧盟委员会4日宣布,欧盟自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
显然,欧盟此举,最表象的原因,就是保护欧盟企业的利益,让欧盟市场不受到中国产品的冲击和影响。但是,深层次原因,则不是光伏企业利益那么简单。要知道,光伏产业虽然是新兴产业,是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但是,就眼前来说,其地位尚没有达到可以让欧盟与中国打贸易战的地步。欧盟所以这样做,是另有企图,是想以此为筹码,迫使中国在其他欧盟国家和企业更感兴趣、更能获得巨大利益回报的行业和领域作出让步。毕竟,中国是一个令所有国家和企业都十分感兴趣、十分有吸引力的市场。
同时,也想通过此举,探一探中国的底,看一看中国的反应。不然,也不会用临时反倾销税的方式,给双方进一步商谈留下空间。
这一点,从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的讲话中也可看出一些端倪。“欧盟委员会将随时准备与中国的光伏产品出口商和相关商会展开讨论,如果双方能够找到妥善解决方案,临时性关税将停止征收。”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解决方案”才是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的核心所在。所有的奥秘,所有需要向中国提出的条件,都将在“解决方案”中得到体现。不然,反倾销行为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上升到更加严格和苛刻的水平。
所以,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是中欧双方新一轮讨价还价的开始,也是新一轮利益博弈的开始。欧盟会开出怎样的条件,中国能够接受到什么程度,双方的交锋,能否找到一个结合点,值得关注。
需要中国政府及其企业把握好的是,就算中国能够作出一些让步,使双方的谈判能够顺利推进,并最终达成“解决方案”,问题也不会就此结束。因为,贸易保护主义不会因为一次谈判的成功而永远消失,中欧双方也不可能只在一个方面发生贸易摩擦。从这些年包括欧盟在内的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的贸易保护行为来看,不仅频率越来越快,而且范围越来越广。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贸易保护,只是欧盟抓住了一次最好、最难得的机会。如果中国光伏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好,市场也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欧盟或许就不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因此,在接下来的“解决方案”谈判工作中,笔者认为,中国可以作出适当让步,但决不能退缩,决不能任欧盟漫天要价。哪怕谈判不成功,也要坚持原则问题不让步。不仅如此,在商谈“解决方案”过程中,中国也要向欧盟提出一些条件和要求,而不是一味地让欧盟向我们提条件和要求。
必须注意,如果中国在此次谈判中作出太大的让步,作出太多的利益牺牲,会形成恶性循环,其他国家也会纷纷效仿欧盟的做法。如果这样,中国就真的是四面楚歌、风声鹤唳了。
当然,此次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也进一步提醒中国政府及其企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何等的重要与紧迫。同时,政府在如何帮助与扶持企业问题上,也要更加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突出市场规律,充分体现奖优罚劣,用政策和资金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只有苦练好内功,有了真正的看家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