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曾经依靠中国铁矿石市场迅速崛起的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FMG面临新的麻烦,如果不能在6月30日前解决好高达12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问题,将面临被债权人破产重整的可能。据悉,FMG眼下正在四处融资,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均遭拒绝后,又将目标转向了中国,试图让中国企业来为其摆脱困境“出力”。目前,包括宝钢、鞍钢、河北钢铁、天津物产等在内的中国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都陆续去澳大利亚考察。
FMG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从表面看,确实给了中国企业一次“走出去”的机会。但仔细想想却不尽然。作为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FMG的第二大股东却是中国华菱钢铁。按理,华菱应有相当的话语权。特别在铁矿石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时,可为中国铁矿石进口、定价等提供有效帮助。可实情却是,华菱不仅在定价权和经营等方面基本没有话语权,就连交易时曾设想的每年1000万吨铁矿石资源都没能享受到。
毫不客气地说,澳大利亚国内企业和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内心并不希望由中国企业来控制。但凡还有一点其他办法,FMG就不会将目标转向中国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为渡过眼前的难关,FMG首要的引入对象是财务投资者,亦即能提供资金和财务支撑的基金公司。在FMG和澳大利亚政府眼中,铁矿石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和基础资源,前景仍然看好,当下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如果中国企业出手相救,并让FMG渡过眼前的难关,谁也无法预料,中铝收购力拓的一幕不会在FMG身上重演。当初中铝收购力拓,也是力拓处于严重财务危机、即将面临破产重整的情况下。但在中铝提供巨额资金使力拓摆脱了困境,并因中国过量铁矿石进口带动了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以后,力拓却翻脸了,宁可赔偿3亿多美元违约金,也不愿履行被中铝要约收购。
想一想,一个可以不让第二大股东有任何话语权的企业,能有多少民主决策性和合作诚意,能给参与救火的中国企业多少美好的前景?退一步讲,就算企业愿意给中国合作者以利益空间和话语权,澳大利亚政府和力拓等其他铁矿石企业,也一定会想方设法将其压缩至最小化,甚至不排除会采取不正当手段挤走中国合作企业的可能。而且,从FMG如此急迫地寻找财务合作者的实际情况来看,其财务状况可能远比外界知道的要复杂和棘手,要在6月底前让FMG摆脱被破产重整的困境,显然无法做到知彼知已的。更何况,FMG提供的TPI项目的实际估值与其所期待的引入资金价值差距太大。如果盲目出手,极有可能陷入永难自拔的黑洞之中。
再从大环境看,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对钢铁企业的重组和整合目标,未来的铁矿石市场,很难再出现前些年那样的好光景。更多情况下,铁矿石市场会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铁矿石价格也会基本保持平稳,并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如果出手救助FMG,就等于是用资金换风险,用利益换义务。
确实,中国企业需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也需要在“走出去”过程中,更多涉足资源型企业。但决不能盲目行事,匆忙将宝“押”在自身根本无法把握的企业身上。中国企业收购外国资源型企业,不仅要面对外国企业可能的出尔反尔,面对企业管理、文化差异、员工融合等多方面的矛盾,还要面对企业所在国政府设置的各种门槛和障碍。
中国企业要想收购FMG成功,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已恶化到风险远大于利益均的地步,政府也认为是一种负担了,只能通过被外国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的收购,将负担抛给其他企业;要么就让收购者帮助企业度过暂时的难关,然后再像力拓那样过河拆桥。
无论从哪方面看,对FMG,中国企业还是离远一点为宜。倒是华菱钢铁在FMG的利益到底如何维护,有否切实的反制措施,值得认真研究,仔细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