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6-04 作者:胡召平(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来源:上海证券报
|
|
|
|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脱媒的深化,拓展小微企业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对这些变化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在控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时必须从多方面作出努力与改善。第一,更加关注小微企业经营者本人的信用状况和综合素质;第二,设立小微企业贷款专营机构;第三,探索与风险投资公司的业务合作;第四,依托某个大的科技园区或专业市场,设计针对园区和市场内小微企业的专属信贷产品;第五,围绕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第六,探索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模式;第七,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拓展小微企业贷款是商业银行应对强资本约束、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13年初正式施行,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债权风险权重为75%,低于一般企业债权风险权重的100%,小微企业贷款相较于一般企业贷款的监管资本占用较少,从资本节约的角度而言,商业银行需要大力拓展小微企业贷款。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脱媒的深化,商业银行也必须大力拓展小微企业贷款,以提高贷款议价能力,保持利差的相对稳定。 从美国、英国等世界发达经济体来看,商业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都是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是现代经济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巴比伦时期。风险投资的出现则要晚许多,19世纪末,美国的一些私人银行通过对钢铁、石油和铁路等新兴行业的投资获得高额回报,这是风险投资最早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后,风险投资开始在美国和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大量风险投资公司不断涌现。传统商业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资金来源来看。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债权融资,包括储户存款、同业存款、同业拆借、金融债券等,股权融资占其经营资金的比重较小;而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股东的股权投资。 第二,从契约关系来看。商业银行的债务人与商业银行没有就商业银行贷款或投资范围建立明确的契约协议,更不可能承担由此产生的过大风险,资金的安全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第一位的;而风险投资公司的契约中已经将投资的范围以及风险明确告知公司股东。 第三,从投资对象来看。在低存款利率的情况下,银行债权人特别是储户自然不会允许商业银行进行过高风险的债权投资和放贷行为,因此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是对企业和政府的债权,主要针对成熟行业的大中型企业;而风险投资公司的主要资产是对初创期企业和特别是新兴行业初创期企业的股权投资。 第四,从风险控制来看。商业银行更加关注企业的偿债现状,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现金流以及抵押物情况,对企业成长性的关注程度较低;而风险投资公司并不太看重企业当前的偿债能力,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前景。 第五,从退出机制来看。商业银行债权的退出主要依靠债务人偿还本息的方式实现,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和贷款交易等退出方式也得到广泛运用;风险投资公司则主要通过回购协议、在一级市场或二级市场上进行股权转让来收回投资。 第六,从风险回报来看。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是对外的债权,并且许多债权都是有担保的,其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率也相对较低;而风险投资公司大多数的投资是无担保、高风险的投资,并且很多都是投资于高技术创业企业,即使在发达国家高技术企业的创业成功率也只有20%-30%,较高的风险也意味着高的风险回报。 企业在初创期的融资一般是通过自有资金来实现,部分创新能力较强、业务模式先进的企业能够争取到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在企业的成长初期,一般会继续争取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支持或争取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但商业银行的贷款一般需要抵押、商业担保或者政府担保。随着小企业的进一步成长,一些小企业会选择在公开市场募集资金或者继续向商业银行融资。 从美国的实践经验来看,对于初创期小微企业的贷款,大部分商业银行并没有过多涉及,以硅谷银行为代表的少数科技银行是例外,这主要是因为创业企业的风险较大,大部分企业在几年后都将消失,且缺乏有效抵押物;但对于成长期的小企业,美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和社区银行都有广泛涉及,以富国银行为代表。 传统的商业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方面都存在着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商业银行具有资金上的优势,但是对企业前景的判断和市场信息的敏锐度落后于风险投资公司;而风险投资公司恰恰相反,其资金规模较商业银行而言相对较小,因此不可能对小微企业进行大范围、无限制的资金支持,但是对企业前景的判断和市场信息的敏锐度要优于商业银行。 从所支持企业的发展阶段来看,风险投资公司一般支持的是初创期的企业,而商业银行一般是支持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但是企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并没有严格清晰的界限。商业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在优劣势上是互补的,这也使得商业银行与风险投资公司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并将促进社会融资效率的提高和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降低。 小微企业贷款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有着一些独特之处,更多的时候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并不仅仅是依靠度量模型去进行判断。小微企业刚成立不久,没有现金流或只有少量现金流,没有多少固定资产,度量模型难以对小微企业进行风险的度量,因此才有了社区银行关系型贷款的概念,通过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的、全方位的关系来对客户的发展前景和风险进行评价。 但是仅仅依靠这些还不够,商业银行在控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时还必须从更多的方面作出努力与改善。 第一,更加关注小微企业经营者本人的信用状况和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状况与经营者本人的信用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关注经营者本人的信用状况。对于经营者出现过违约或违法记录的小微企业贷款必须谨慎对待;而当经营者信用卡或个人贷款出现违约时,应该迅速对相应的小微企业贷款采取风险保全措施,停止发放剩余的贷款。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其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审核小微企业贷款时,也需要将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包括教育背景、性格特质、从业经历等考虑在内,通过对经营者本人综合素质的评估来过滤部分风险。 第二,设立小微企业贷款专营机构。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一直习惯于向大企业和大项目发放贷款,其体制机制、业务流程在很多方面都无法满足小微企业对贷款的灵活需求。 商业银行设立小微企业贷款专营机构,可以通过专业的机构、专职的队伍、创新的业务和高效的审批,降低小微企业贷款信息收集与风险甄别成本,提高决策效率,满足小微企业贷款“小量、频繁、快速”的业务需求,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更加贴切、更加便捷”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探索与风险投资公司的业务合作。风险投资公司对于小微企业的理解更加专业而有深度,它们更善于在诸多企业中发掘出最具潜力的企业。 商业银行加强与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一方面风险投资公司对小微企业并非在资金支持上没有边界,当风险投资公司无法完全满足创业企业的资金需求时,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够补充这部分缺口;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能够依靠风险投资公司实现客户的筛选与甄别,获得风险投资公司资金支持的小微企业可以更容易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或者得到更低的银行贷款利率。 未来这种“商贷+风投”的模式可能会成为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在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同时,可通过贷款协议让集团子公司得到一部分小微企业的股票认购期权或者贷款转换期权。 第四,依托某个大的科技园区或专业市场,设计针对园区和市场内小微企业的专属信贷产品。科技型小微企业必须有一个比较成熟的外部创业环境,一个大的科技园能够促进资源、信息、人才等的整合与共享,有助于这些企业的创业成功,比如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和上海的张江科技园等。商业银行可以依托于某个大的科技园区,先行先试,将贷款的目标客户定位为科技园区内的高科技企业,设计符合园区内小微企业融资需要和风险特征的信贷产品。 依托于比较大的专业市场,贸易型小微企业也能够有比较稳定的成长环境,比如华强北电子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等,商业银行也可以针对这些专业市场内的小微企业设计专门的信贷产品。商业银行要加强与科技园区管委会、专业市场管理部门、企业协会的沟通合作,通过座谈、调查走访等方式,加深对园区或市场内小微企业的了解,防止出现风险的“盲区”。 第五,围绕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供应链融资能够有效地解决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甄别和信用增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或提供其他融资服务的风险控制成本大大降低。 供应链融资模式信用风险控制的重点是对核心企业信用风险的控制、对供应链上原材料和产品的监管以及对产品未来市场前景的判断,从管理上更加强调商业银行总分行之间、分行与分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协同,电子供应链应该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第六,探索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模式。商业银行要建立知识产权评估机制以及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的分类准入标准,并可与企业签订贷款违约时知识产权处置的优先受偿协议。 商业银行也可以探索“政府部门+商业银行+评估中介”的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模式,由政府部门比如知识产权局向银行推荐拥有较高价值知识产权的企业,资产评估机构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评估,商业银行根据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对企业发放贷款,政府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贴息或担保,这当然是比较理想的模式,但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推进。 第七,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硅谷银行之所以敢于支持早期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并在风险管理上成果斐然,关键在于它拥有一批熟悉高科技企业特点和经营规律的专家队伍,这点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小微企业贷款时最为薄弱的环节。 如果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小微企业贷款领域有所建树,并实现高效的风险控制,必须要加强相关行业特别是高科技行业的专业人才引进,加强实业、技术与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对小微企业发展前景以及主要风险点的把控能力。 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转型和向金融“深水区”迈进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此,商业银行需要在风险控制的方式和措施上作出新的调整,同时更加关注宏观经济波动对小微企业经营的影响。整体来看,未来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领域是大有可为的。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