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美国食品巨头史密斯菲尔德5月29日发布联合公告称,双方已达成一份最终并购协议,双汇国际将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已发行的全部股份,价值约为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7亿元),其中包括双汇国际将承担史密斯菲尔德的净债务。股权部分对价约为47亿美元,债权部分对价约为23亿美元。受此消息提振,双汇发展30日早盘股价大幅高开。 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次标准的强强联合。从规模上看,双汇国际控股的双汇发展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美国最大的猪肉制品供应商。从效益上看,2012年,双汇国际出栏生猪31万头、生猪屠宰量1142万头、肉类总产量2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93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38亿元人民币;2012年,史密斯菲尔德生猪养殖量约为1400万头,屠宰量约为2800万头,约占全美屠宰量的28%,肉制品生产量约为130万吨,收入约131亿美元。 显然,如果该协议能够通过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审查,将是中国企业试图向海外扩张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首先,这是中国企业对美国公司的最大收购案,凸显出中国大举收购海外资产的新决心;其次,在瘦肉精事件后,此举或将对双汇集团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及赢得国内消费者的信任具有划时代意义。 平心而论,类似双汇这样的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固然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对于一个经济体量全球第二的国家,本国企业的国际化可以说是必经之路。在过去几年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与并购方面全线出击。据商务部的统计,2012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 但在并购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更加审慎。尤其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格外小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仅为40%左右,意味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仍面临巨大的风险。政治因素不可小觑,法律、经济、文化等也可能成为并购失败的风险因素。 中国和中资企业在试图进行海外并购时常常遇挫,最出名的例子就是2005年中海油欲斥资185亿美元收购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优尼科,但最终铩羽而归。随着中国日渐成为美国在全球经济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担心这宗交易可能危及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其他敏感领域。而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交易远非万无一失。除政治上的担忧和对中国食品安全的顾虑外,还可能出现其他竞购者。 总的来讲,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需要搞清楚买的到底是什么,是否能带来相应的技术、品牌、服务以及市场在内的全面升级的产业链,还得审慎地比较投资回报与风险。 令人欣慰的是,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海外投资的风险。商务部最近颁布了有关海外合约的新条例,包括出台更严厉的环境标准,并修订了反腐败规定,这其实是承认了,伴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而带来的挑战。中国企业“走出去”已蔚为大观,但在出海的路径和方式上,必须更加精打细算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