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切实际的“就业率”不如不要
2013-05-28   作者:钱兆成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字号
  谢强(化名)是江西某大学哲学专业的毕业生。作为学生预备党员,谢强被学院分配了一个硬性任务,就是督促、帮助同寝室的其他人,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三方协议书”。谢强和他的同学们早就被告知,如果在论文答辩之前还没有交上就业协议,就不允许参加第一轮论文答辩。(《中国青年报》5月27日)
  虽然说时至今天,就业率考核有些荒唐,但学校方面的确不能对就业率考核掉以轻心。高校就业率考核工作给各高校施加了很大压力,根据相关规定,学校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就业率偏低的高校和专业的规模要受到控制。其次,就业率是一个学校的脸面,万千家长在填报志愿时,特别关心就业率问题。最后,就业率是学校好坏的一个衡量指标,其作用如此之大,使得各高校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完成这项工作。
  一项单纯的数据被社会赋予了太多的功能,这就无怪乎考核出现怪现象了。一些大学可能会沿袭惯性,剑走偏锋,片面追求提升捷径而玩弄一些数字游戏。此前,媒体就曾经报道一些大学为了虚假的就业率,迫使学生们用就业协议书换毕业证的荒唐事,至于这纸协议书真实情形如何,学校并不关心。而这次的事件,则有些变本加厉,荒唐到不签就业协议就不能答辩的地步。
  就业率考核的确有些显得不合时宜了,在当下市场经济体下,企业减员增效,政府机构精简,事业单位下岗分流,社会上给大学生提供就业的岗位,很可能远远小于毕业生人数。学校要想实现就业率的直线上升,不造假,恐怕本身就不实际。
  为了完成就业率指标,大学生们开始了各种方式的自我推销:零工资就业;寻求挂靠单位,签署空头就业协议;向单位寄托档案,缴纳保管费等等。如此一来,就业率非但没有提高学生的就业,反而适得其反。
  目前,学生的就业方式十分灵活,很多刚就业的学生,由于单位、岗位、薪金待遇、心态等各方面的原因,频繁“跳槽”, 并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谋职业或从事自由职业。想要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考核学生的就业情况,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既然就业率考核是一项既使学校为难,又使学生受到伤害的统计,不如废除它,不仅免除了造假的尴尬,也让学生们获得了解放。教育本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让其回归本义并非坏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最难就业季也不要虚假就业率 2013-05-17
· 希腊商业部门2012年就业率缩水12% 2012-11-20
· 别拿就业率来批判研究生教育 2012-10-23
· 研究生规模10年翻番 近3年就业率低于本科 2012-10-21
· 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并不奇怪 2012-07-1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