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唱三叹,广州大米镉超标事件终于追出了公众关心的污染名单及大米源产地。但也仅限于此。 先是媒体报道,广州对餐饮环节食品抽检,四成五的大米和米制品被检出镉超标。但对于广州具体哪些餐饮单位的大米镉超标不合格,广州食药监局负责人表示,只公布数据,暂不便公布具体名单。这引发公众质疑:“为何不能公布污染名单?这岂不是一方面告诉你‘有毒’,另一方面却眼睁睁看着你‘中毒’?”在公众一再追问下,广州市食药监局于5月17日晚发出通报,公布了使用镉超标大米的单位。最后又于18日公布了镉超标的8批次大米及米制品生产厂家、品牌标识。其中6批次来自湖南,2批次来自东莞。 居然真就追出了一个结果,这几乎让人相信这已是一场民意的胜利了。而且现在看来,各方舆论大抵也见好就收,到此为止了。然而我终究不敢释然。广州市食药监局在声明中强调,“抽样的量比较少、抽样范围也比较窄,只代表局部、个别的餐饮单位米和米制品的情况,不代表广州市的整体情况。”这固然是平抚之辞,意在表明整体的安全。但它是否同时暗示了另一个可能,即正因为抽样量少范围小,所以整体情况怎样仍是一个疑问?出于市民安全计,食药监局是否有必要进行一次整体性的检验? 今年2月27日《南方日报》曾报道,广州市场随机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结果均显示镉超标。接着有投诉称,2009年深圳市粮食集团在湖南购买了上万吨食用大米,经检验均为重金属含量超标。对此,深粮集团只返退了100余吨。针对这样的说法,深粮集团回应称:不合格的总计13584吨粮食2010年就已经全部由湖南方面提走。不过,他们也承认,退货之后,这1万多吨粮食到底去哪儿了,他们并不知情。那上万吨粮食的去向,尤有追问之必要。 目前,广州相关部门通过公开供货渠道表明镉大米分别来自湖南、东莞,但更重要的问题是,此二地的大米是否仅供广州市场?为什么一直以来,我们只在广东市场上看到被检出的镉超标大米?另外,广东食药监局所公开的,还只是一些大米生产厂家,那么这些厂家所生产的大米又来自何处?虑及镉大米无不产自被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那么这种被污染的耕地在哪,面积多大,产粮多少等,一直都缺少明确的数据与参考。 现在看来,这已是一个更重大也更敏感的问题:到底有多人一直在生产或食用着有毒大米,而不自知?为什么污染土地上产出的有毒稻米,常常可以畅通无阻地自由上市流通?如果我们承认,数以千万计的污染区稻农是镉大米最大的受害者,为什么在彼地视为洪水猛兽的大米污染,在产出地却风平浪静,既不见回应,亦鲜有大举治理之行动? 镉超标大米问题需要进一步“脱敏”。一个严峻的现实是,中国几乎没有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地的种植规范,大量被污染土地仍在正常生产稻米。这意味着在镉大米问题上,一个完整的食物污染链条已经持续多年。竭泽而渔的、粗放式的工业发展,使得有害重金属通过水流和空气,污染了中国相当大一部分土地,进而污染了稻米或其他农作物。一方面,由于没得选择,这些农作物成为污染区农民的盘中餐,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机制的漏洞,它们也进入流通领域,进入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