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4月房价涨幅放缓,然而业内人士质疑这是缘于限价令的假摔。限价令固然使房价数据短期得以改观,但楼市背后的诸多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北京控房价若要取得长久效果,下一步将考验政府在土地出让中的让利决心。 新国五条地方配套细则实施以来,北京土地市场出现全国罕见的降温现象。上周通州两地块流标,在5月拟出让的地块中,至今仍有几块地无人报价。究其原因,一方面调控新政下开发商拿地趋于谨慎,另一方面政府土地出让底价设定偏高。调控新政下,商品房勒令限价出售,楼市降温意图明显,地方政府仍高价卖地令人费解。 需要警惕的是,土地出让流标无疑将加大供地计划无法完成的风险,未来住房供应可能减少,从而为房价上涨埋下隐患。这在以往的楼市调控中已有深刻的教训。 作为房价上涨的起始环节,土地出让如何改革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住建委已表示目前正在研究“限价房序列管理”细则,意欲通过增加“限房价、竞地价”地块供应,解决属于“夹心层”的中等收入家庭的自住、改善型需求。由于在土地出让环节直接限定了房价,这种土地出让方式对于房价的下拉作用是可以期待的。 但这种供地方式如何实施仍存在两大疑问:一是政府以此方式推地的数量有多大,二是限房价限到什么水平。对这两大疑问的回答,都将考验政府让利的决心。 作为土地出让创新模式之一,“限房价、竞地价”并不算新鲜事物。2010年,房山区长阳镇的一块地首次采用该方式出让,但之后变得凤毛麟角。相比之下,“限地价、竞配建政策房面积”出让比例近年来上升较快,个中原因,“限房价、竞地价”不仅使开发商两头受限,风险增大,而且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变得不确定,利益无法保障,所以其遇冷,应与政府土地出让利益考量有很大的关系。 “限房价、竞地价”会不会成为未来供地的主流模式尚待观察。根据北京市住建委的表态,只有部分商品房实施“限价房序列管理”,自然也只有这部分住房采取“限房价、竞地价”的土地出让方式,而高档商品房的土地出让还会采用更市场化的方式。 总之,新供地方式何时启动,占多大的比例,限房价如何限,这些关键问题都将成为影响北京房价后续走势的重要因素,对于地产商的博弈心理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须密切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