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必须要真实
2013-05-16   作者:陈志龙(江苏资深媒体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分享到:
【字号
  全球经济复苏艰难的大背景下,国内一些重点进出口区域的数据再出黑色幽默:广东海关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广东进出口总值2891.6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了37.7%。其中,广东对港贸易达到842.6亿美元,增幅高达91.6%。
  有媒体援引广东外贸系统人士的话说,贸易异常主要缘于深圳一季度贸易的异常增长,广东部分地市进出口是下降的,但深圳口岸前两个月的进出口额同比增长了61.5%。深圳的异常增长不仅仅推高了广东省的贸易数据,也明显拉高了全国的贸易统计,商务部表示已对此异常数据表示关注,并展开调查。
  实际上,问题不只在深圳。数据造假的“猫腻”已是圈内公开的秘密。在一些地方的保税区内外,进出口企业让物流公司的货柜车通过不停“换牌照”,反复“进出关”兜圈子,“一日游”若干趟,一批货物多次报关通关,以此骗取海关退税单。记者采访一家物流公司,老板一语道破天机:“来咨询(一日游)的人非常多,都想把货物拉去保税区。以前每月有200到300‘票’,每‘票’赚800元钱,最近两个月每月能接到500‘票’。”
  “一日游”源自我国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为享受出口退税待遇,不少内地企业将货物从内地出口到香港,然后再将货物进口。有了保税区区内关外的政策优惠,“一日游”就能简化操作。因此,外贸数据“好看”是水浸过的。
  外需不振,内需乏力,但许多地方对进出口增长、引进外资层层立“军令状”,当作任务完成。问题是出口不同于其他,人家没需求,你白送都没对象。但考核指标的重压下,为完成考核数据,各种铤而走险、“帮助完成任务”的灰色利益纽带开始出现。
  一些“专业”境外工商注册机构与地方招商局联手,对内资企业进行“变性”,中资企业默契配合,把资金打到境外注册新公司。企业有言在先,汇率风险地方政府埋单,为完成引进外资任务,有些地方不惜调剂巨额资金头寸,成立引资专项基金,实际就是应对汇率风险的资金池。引资任务完成,地方官员招商引资奖兑现,皆大欢喜。
  “假外资”回流、“假进出口”事件频生,且已公开化、规模化、产业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制。
  进出口数据失真,特别是习惯性的顺差放大,宏观层面上易授人口舌和把柄,给决策者带来极大的被动。微观层面上,灰色交易的“内伤”还在于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滋生“货币渗漏”和“货币暗流”,极易为资本外逃和假外资流入提供便捷的管道,对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外贸数据只是统计失真的一扇窗口。制造业PMI、消费物价CPI甚至金融存贷的统计数据有时也是“要多好看有多好看”,要它上它就上,要它下就下,立竿见影,但本质都是涂脂抹粉打扮过的。每到季末,银行要报表好看,“调节存款”,一冲就是几千亿元,其中不乏“一日游”的存款。贷款亦然,上面要某项数字,各种“口径”不停地拆装重组。
  特别是不良贷款,局外人更是雾里看花。齐鲁银行因票据案损失惨重,2010年的年报迟至今年5月才发布。尚德事件发酵两年,包括国开行在内的多家债权行对所涉不良贷款讳莫如深,没有一家机构坦陈自己所涉不良贷款的数额和风险应对,只到尚德进入破产程序时,媒体和公众才从法院获知其尚未偿还贷款超过70亿元。绝大多数债权银行都是上市银行,其对储户和投资人知情权的藐视可见一斑。
  每当经济增长出现困难时,统计数据失真、层层加码的现象就会出现。比如说工业用电量和应税销售双双显著下降之时,工业增加值却能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个增长难道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中的?
  撒了一个谎,要用一百个谎来圆。据说,有的地方为了能把假数据“圆起来”,还出台政策考核企业用电量,财政再给予补贴。最近公布的一季度全国31个省(区、市)经济运行数据,多年存在于GDP数据中的“1+1>2”的怪圈依然存在,两组数据相互掐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国GDP总量为118855亿元,而31省区市公布数据综合是123571.1亿元,两者相差4700多亿元。
  我们看到,“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如此橡皮泥式的弹性数据,实在贻害无穷。
  新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在一万亿元上下,不良率不到2%,这数字也是“要多好看有多好看”。但显然,中国银行体系的真实风险没有得到充分暴露。在光伏、钢贸、造船领域的风险贷款应分别都在千亿上下,这些风险资产至今账面未予承认,而大量展期延后的地方政府平台贷款当然也不在其中。难怪巴菲特和罗杰斯都先后表态:“我不会买入中国的银行股,虽然它们很便宜,但我看不懂他们的报表。”
  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最近有多位经济学家对当下的中国和20年前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前的鼎盛时期进行比较研究,其中有一点,是基于亚洲文化的经济数据失真。有问题而不敢面对,把头埋在沙子里做鸵鸟,百般遮掩,用假数据误导决策者。日本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曾任内阁总理经济顾问的竹中平藏说,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各种问题都被隐藏起来,当经济增速减缓时,金融资产的质量问题就渐次浮出水面,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主动暴露。另一位经济学家小林英夫说,日本的教训说明,通过失真的数据制造的繁荣和需求总有一天会破灭,这是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之一。
  现在,中国的金融总量很大,面临问题时会感到很棘手。过热发展之后,恐怕连银行行长们自己都无法确定银行将来到底会出现多少不良债权,这就需要负责任的监管当局制订一套评估系统,以获得真实的数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中国经济数据不佳 但股市表现尚可 2013-05-14
· 关注经济数据对风险情绪的新指引 2013-05-10
· 专家网友热议4月经济数据 CPI符合市场预期 2013-05-09
· 4月经济数据明日发布 CPI涨幅或小幅回升 2013-05-08
· 外汇管制新规挤出中国经济数据“水分” 2013-05-0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