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软弱导致航班频遭“诈”
2013-05-16   作者:华池阁  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到:
【字号
  生活中,一句恐吓也许只是让人感到内心不安。但在航空领域,一条虚假威胁信息,则会逼停航班,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5月15日,中国5个航班收到虚假炸弹威胁。其中深航两个收到威胁信息航班已起飞,一航班备降,一航班返航。不管是玩笑还是恶意,都已经造成恶劣影响和后果。
  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乘客在飞机上突然说出有炸弹,导致飞机紧急迫降,结果他说只是开玩笑。因此,也许有人心里会有疑惑,认为航空公司是小题大做、过度反应,难道不能去甄别信息真假,以最大可能挽回损失吗?
  这当然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原因很简单,面对一则威胁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不可能辨别真假。而一旦信息为真,就将会因甄别而失去宝贵时间,造成重大损失。也正因此,面对这种威胁信息,航空公司都是以其为真而做出反应,然后再确认信息真假。这种反应的背后,乃是生命至上的理念作用,也是普遍被奉行的一种行为。
  去年6月29日,由新疆和田飞往乌鲁木齐的一个航班于12:25起飞,12:35飞机上有6名歹徒暴力劫持飞机,随后被机组人员和乘客制服。假如当初人们还要去判断真假,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在飞机上,所有不利于飞行的信息都可能会被视为不安全信息,使航空公司做出相应的反应。就在前几天,美国一女子在航班上一直高唱惠特妮?休斯顿的名曲《我将永远爱你》,但水平太一般又一直唱个不停,其他乘客不堪其扰,很是抓狂,结果航班不得不临时改变航线,在途经堪萨斯城国际机场时降落,将这名女乘客赶下飞机。
  人在飞机上,就等同于处在一个相对无能的位置,受空中的环境制约非常大。只有用最严格的安全标准来要求它,才可能保证飞行的最高安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飞机上的安全要求相对要高于其他交通工具,其应急反应程度同样要强。这绝不是什么过度反应,需要反思的,是那些制造虚假威胁信息的人。不要把对飞机说一句威胁的话,当成随口一说的玩笑话。
  我们应当建树这样的刚性红线,也应当要求民众树立这样的安全意识。
  从法律角度来说,对那些恶意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将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按《刑法》有关规定,会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认定“造成严重后果”,处以有期徒刑的上限最高可达15年。在信息传播加速、信息真实的自律意识较弱的今天,这样的刚性约束,还有必要加快转化为民众的自觉意识。在实践中,若能从严处罚,飞机被“诈”停的次数也会大幅减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汉莎航空因罢工取消几乎所有航班 2013-04-22
· 国务院:建立面向公众的航班延误预报和通报制度 2013-01-25
· 美国、印度航空当局下令停飞波音787航班 2013-01-17
· 深圳航空"航班延误险"免费引关注 2012-11-09
· 航班延误游客可获旅游意外险赔偿 2012-08-0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