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在经济复苏乏力、海外纷纷降息刺激之际,李克强总理的讲话,点明了当前的经济运行态势,明确了调控的着力方向。 必须意识到,当前我国面临的产能过剩、债务问题,与传统调控思路有莫大关系。过去,在经济潜力未充分挖掘情况下,以政府主导投资刺激社会供需的模式总体利大于弊,保持了社会经济的稳定。但近年随着人口、全球化等红利效应递减,外需长期不振,扩张性刺激政策反而加剧了产能过剩,加重了债务负担,增大了货币存量。当前,依靠政府主导和政策拉动来刺激增长,不仅难以为继,甚至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风险。 去产能、稳杠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中国经济三大主题,而它们都离不开政府和市场的有机互动。哪些事可为,哪些不可为,要各方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首先须摆脱刺激依赖症,抑制各级政府的投资冲动。毋庸置疑,经济调整是痛苦的。在市场再平衡过程中,人为拖延和阻碍无助于解决问题,只会累积并加剧矛盾,并让更多社会资源被重复消耗在低效率领域。而市场机制是能够调整一般性经济波动的,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本身对经济运行的自动调节作用。当前,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其次,市场自我调整,并不意味着政府不作为。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不少“小而不倒”的劣质企业长期存在,归根到底是地方利益作祟。各级政府切不可以市场机制调节为借口,撒手不管。 第三,加快结构转型。过去几次调控,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产能扩张和房地产开发方面投入巨大,但这个模式并不适用于未来。我们需要经济转型,需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追求有质量的可持续增长。 可以预期,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原则下,发挥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作用,行业产能过剩的劣质企业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可高速成长。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或许又将是一场盛宴,正如上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股市那样一路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