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造假是股市大利好
2013-05-15   作者:桂浩明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有一条利好消息,可能是被市场忽视了,这就是日前监管层对造假上市的万福生科大股东、中介机构等予以严厉处罚,并且启动补偿基金机制,同时实施了对大股东股权的质押作为赔偿的担保。有人算过一笔账,万福生科的主承销商,在发行该公司股票时获得承销费不过2000多万元,而这次连没收加罚款是7000多万元,再加上拿出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赔偿因万福生科虚假陈述而受损失的投资者,同时公司暂停保荐资格三个月,这个损失远远超过其所得;而万福生科的大股东,先前已经有一部分股权被质押,现在为赔偿投资者再次质押3000万股股权,其按公司停牌前的价格计算,相当于公司募集资金的近40%。而且几次质押以后,大股东手中所实际控制的股权已经所剩无几,控制权岌岌可危。另外,万福生科的董事长很可能被采取司法措施,而其他参与造假上市的人员,也都面临罚款、市场禁入以及取消从业资格等处罚。可以说,由于造假上市而受处罚,万福生科的大股东很可能会丢掉公司上市所带来的各种收益,并且还要支付更大的成本;至于其他人也都要付出包括断送职业生涯在内的各种代价,可以说完全是得不偿失。
  处罚万福生科是监管层行使监管权力的行为,就其本身而言应该说是一个个案。据说发现万福生科造假上市的线索是很偶然的:在一次例行检查时公司的财务人员拿出了针对银行、税务以及社会股东的三本账。而用万福生科的董事长的话来说,他是造假造得“太狠了”。对于造假者及其帮凶予以处罚,这本身也很正常,那么为什么要说这会成为市场的一个利好呢?原因在于,这次处罚十分严厉,可以说是在现行的法律制度框架内达到了极限,于是我们看到了上面这样的局面——也就是造假的公司大股东以及中介机构,其违规成本远远超过了违规收益,虽不至于说是被罚得倾家荡产,但至少也是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在过去,证券市场上也对造假上市的当事人进行过处罚,但往往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实际结果是造假者所受到的处罚远远不如造假上市所得到的好处。当违规收益远远超过违规成本的时候,处罚就变得没有实际价值,只能是流于形式。之所以会出现很多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局面,这其中固然有市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客观影响,但也有相当部分是与上市前存在粉饰业绩、调节利润等各种行为有关,当然还有涉嫌造假上市的。至于中介机构,也为自身利益而不惜助逆为纣,而这种情况,在以往通常是谴责一番,对公司作出罚款了事。那些在造假中受益的当事各方,几乎毫发无损,即便公司被罚款,钱也是从公司账户上扣除,实际就是全体股东买单。因为处罚很轻,因此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
  一段时间来,投资者之所以对IPO很敏感,对此持异议的也不少,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认为上市公司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现在,监管层加强对拟上市公司的核查,制度极为严密,力度空前,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再严格的核查,也不可能保证能够把全部问题都摸清楚,杜绝任何形式的蓄意造假。所以,强调从严打击造假行为就显得更加必要,让造假者无利可图,甚至倾家荡产,这样就能够让当事人不敢造假,以此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净化投资市场的氛围。
  造假的少了,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了,即便还有个别人铤而走险,但一旦被查出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投资者遭受的损失也能够得到补偿,这样的市场,应该是会有吸引力的。如今,监管层开始严惩造假,这是有利于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当然是一大利好。尽管这种利好在短期内未必被广泛认同,但从长期的角度来说,一定会显现出应有的作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重罚造假是股市救赎之始 2013-05-13
· 上市公司造假必须要付出沉重代价 2013-05-13
· 让造假成本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2013-05-13
· 正和股份2.1亿交易涉嫌造假 2013-05-10
· 造假+贱卖 隆基股份涉嫌掏空正和股份资产 2013-05-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